中国有一句老话:“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这一句话足以说明养育儿女,注定是操不完的心。
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天起,父母的焦虑和担忧也随之出现:
“奶水不够怎么办?辅食吃些什么才能补充足够的营养?宝宝多大了可以分床睡?
送孩子上幼儿园,忍不住担心孩子在园里吃得好吗?哭了吗?有没有同学欺负他?
上了小学,又开始焦虑孩子能不能遇到好老师、学习跟不上怎么办、和同学处不好怎么办……”
老人们常常安慰年轻的父母:
“等孩子上幼儿园就好了、上小学就好了、等他成年了,你就轻松了.....”
可事实上,哪怕孩子成家立业,父母的“担心”都好不了。
担心是基于“爱”。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担心都能化身为“爱”,被孩子所感知。
很多时候,父母的过度担心,会变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默默伤害了孩子。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他们最有力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给孩子成长的信心。当你对孩子保持信任和祝福,孩子往往会受到影响而达到预期效果,这是一种长期的心理暗示。
父母的心态,也是一种教育。
悲观焦虑,影响孩子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积极乐观,也能深深感染孩子。
温室里的花朵是闯不过烈日和暴雨的考验的。放下你的担心,让孩子去经自己的风雨,见自己的彩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