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不想一个人跨年的旗号,前两天我和一堆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一起跨年,在狂而不欢中迎来了2018年,再赶回家时到了凌晨一点,躺下便睡着了。
临睡之前拿起手机玩过一会儿,发现有几个不太熟悉的人陆续发过来几条信息,想必是群发,我自动忽略了。
第二天晨起,手机里并没有未读消息,不过这没什么好引起情绪起伏的。我翻看微信里面还有多少余额,差不多200块。
微信中不过200个好友,我从第一个往下翻,看到合适的人就发一个5.2元的新年祝福红包,个别人士发18.8元,在备注处改一下祝福的词语,再不多言一词。
由于金额有限度,所以翻到了最后一个联系人时,微信中的钱就凑不成一个红包了。当然,其实我也没办法肯定收到红包和没有收到红包的人在我心中的比重那么明晰。
这件事情做下来时间不到10分钟,看到消息记录里是一长串待收的红包,我满意地放下了手机。
大学毕业之后的很多节日,比如圣诞节,元旦节,春节,5月10日之类的,不知从哪天开始,我心血来潮想到给微信里的朋友们发红包。倒不是为了找存在感或者是宣泄什么,就只是有意无意间想到了他们,想用发红包的方式来表示想念。我不喜欢复制表情与动画齐飞的祝福文字,就像我同样不喜欢收到一长串祝福文字一样,直接发一个红包过去,简洁明了,简单粗暴。想必其中的大多数人收下了红包,都能够感受到我的情谊,至少知道我还没有忘记曾经的念交。
固定会收到我发的红包的好友总有那么几个,即便有些节日我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给他们发,也能收到他们给我发过来的,只需要道一声谢,两者皆大欢喜。
也有一些朋友,由于分隔两地,自毕业之后始终没机会相见,一开始联络热切,每次节日都忍不住发个红包表达思念之情。不过能让我坚持好几年主动发红包过去的,最终只留下联系偏多的一位。我倒不会怀疑,若是某日再见他们,我们依旧可以保持感情的热络,于是发不发红包变成了一种个人可有可无的习惯,或者说一种可存在可不存在的形式。
还有一部分朋友,内心对于遇到他们且他们对我的善意感激,即便是相见的时候算不上多么心心相惜,也总喜欢发个红包。
一个愿发,一个愿收,这就是令我满意的答复了。
另一些朋友,算不上是最好的那个,但也算是关系偏好,每一个节日都可以收到我发过去的红包。若是有机会见面约会,我们也可以亲密地手拉着手,but唯我一厢情愿发红包的时间持续太久之后,自己会产生一种感觉:他们会不会觉得和我交朋友,完全是因为我太主动,而他们随意?于是再看到他们的名字,内心是不想发红包的。
其实红包也没有几块钱,就是不想让自己的热络变成理所当然,或者说,即使不发也没关系,对方也不是如此对我的吗?不过也不得不承认有点儿矛盾,正是因为关系稍微亲密,才会产生“最好平等”的观念,否则关系难以维持原状,而这与我发红包的初衷有悖,所以有时还不如不发。
话说回来,虽然不知道自己能维持这一习惯多久,也像是注定能一直保持稳定关系的人不会总是同样的人。而且我理所当然地觉得,每一个收到红包的人除了收下它,不需要礼尚往来。我主动发是心意,他们主动收下,也是心意。这和别人举办婚礼之类收份子钱大不一样,毕竟那个数字太大,一不小心就会更轻易地撕破脸皮。
而微信红包,再没有比这更划算的联系方式,不需要绞尽脑汁想什么言语,尤其适合我这种肚子里没什么墨汁和创意的人。
接近年末的节日特别多,如果不排斥发红包可以交流感情的这种方式,不妨给你想要对他说些什么好话的人发个红包,如果你也不喜欢复制来复制去那一长段文字游戏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