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流行词《泰甜啦》正在用极其抽象的方式表达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真实体验,而之所以不选择用所谓的振臂一呼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不满,我认为不排除是因为手臂举的太久,有些酸胀的结果:
举起了手臂,但是喊不过那些振聋发聩的声音,自己就像是雕塑一般成为了这场“人人都在比声高”的舆论狂潮之中,那个因为声音太小,导致看起来“像是”一言不发的人。
而那些声音盖过一切的人们,都是低着头去叫嚷着什么,他们低着头,也让人们一起低着头,于是乎,低着头就成了所谓的规则,所谓的规矩,
举起的手臂,倒显得“既显眼又多余”了。
挺起胸膛,有挺起胸膛该说的话。
低着头缩着脖子,也有他们独特的“交际用语”。
那么现在的情况就是,前者说话,风浪太大,扯破了嗓子去喊,也会被风浪盖过,搞不好风浪大一点,还容易被风浪卷走。
后者说话,安全,踏实,守规矩,但是这样的说话,就得按照他们认可的方式来说,这就是规矩,这就是“正确”的规矩。
有意思的是,当下这个世道,人们经常会用正确这两个字约束别人,监督别人。
正确的话,就不能有太过尖锐的词汇,比如对于生活的状态来说,用“甜”这个字来形容是再好不过的了,甜,就代表着开心,快乐,无忧无虑,这样的生活状态就是正确的,当然这样的生活状态真不真实那就不要论了,
只要正确,就不必去考虑是否真实了。
诚然,聪明的读者能够轻易看出这番言论并非发自肺腑之言,这更像是针对舆论风向的一次阴阳怪气的对抗,而这种对抗的方式,恰恰与那些“胳膊举的太久”所带来的负面结果遥相呼应:
在这个什么都在试图娱乐化的时代里,逆风而行不再被称之为壮举,被那些试图盖过一切的声音所搅合,最终被扭曲成了那些不够成功的作秀,
人们愤怒的,渴望爆发的情绪开始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表达,去释放,而这种释放的方式就像是七伤拳一般,伤敌亦伤己。
在人生实苦的现实下,人们用“甜的方式”去修饰自己所遭遇的刁难和羞辱,这样的讽刺似乎更有戏剧性,就像是我们经常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那所谓甜的内核,就成为了苦的修罗场。
如果我们把苦与甜的结合,看成是一种当下舆论的博弈,此时人们就会发现一个自相矛盾却又一直在运行的生存逻辑,
有人摆烂,就有人看笑话;有人抬杠,就有人阴阳怪气。
有人想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但真到了一团糟的时候,他们又开始不负责了。
因为他们很清楚,总会有人替他们收拾这些烂摊子。
“你苦不苦是你的事,你笑了我才能安心。”
假设规矩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惩罚就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规矩怎么定,惩罚的标准是什么?
“懂的人不想谈,谈的人不敢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