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历史并不如烟——“九·一八”90周年沉思录

历史并不如烟——“九·一八”90周年沉思录

作者: BL冰蓝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1-09-18 23:31 被阅读0次
    读史有学问

    今天是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九十周年。上午10点,大院里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声,仿佛在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在这里先普及一个小常识,以前我们提起抗日战争,通常是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算起,到1945年9月2日本投降为止,所以通常说八年抗战。现在最新的历史教科书,把战争爆发的时间提前到了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其中1931年至1937年为局部抗战,1937年至1945年为全国抗战,所以八年抗战就变成十四年抗战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结合当前正在看的《解放军为什么能赢》,从我们的对手和我们自己两个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粗浅体会。

    首先是我们的对手日本。今天在《得到头条》听到一段很精辟的分析。不管是从经济规模、人口总量还是国土面积来看,日本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但是大和小是相对的,由于它身边的几个近邻,如中国,俄罗斯以及隔太平洋相望的美国,都是超级大国。所以和他们相比,日本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国。这就导致了日本大国的雄心和小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心理,并一次次试图以小博大,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另外,由于长期身处岛国,资源匮乏,灾害频发。一方面导致了日本强烈的忧患意识,所以自近代以来,一次次发动对周边邻国的侵略战争。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日本只重视眼前,不重视长远的战略短视。所以才会陷入侵华战争的泥淖中不可自拔,即使成功偷袭了珍珠港,却输了太平洋战争。根源就在于缺乏战略思维

    接下来从我们这方面分析。以前我也总感觉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发挥的作用似乎更强一些。而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敌后根据地和发动的游击战争,规模小歼敌少,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作用不是很明显。但是读完徐焰将军的《解放军为什么能赢》第四章之后,重新刷新了我的认知,给我上了明明白白的一堂课。

    抛开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政治观点,就拿数据和事实说话: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关内战场上伤亡总数为133万人(其中死亡40万人),在日军这些损失中,国民党军的战绩有多少呢?在台湾蒋纬国主持编撰的《抗日御侮》的战史书中,经考证的数字是毙伤日军共87万人,这个数字应该说还比较贴近实际。日本投降后不久,延安总部汇集八路军、新四军和根据地游击队的战绩,宣布共毙伤日军52万人。二者一相加,基本符合事实。

    这就充分显示出战略思维的重要性和毛主席的伟大。1938年5月26日,全面抗战开始十个月后,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就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弱点,科学地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和特点,认为抗战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一观点,有力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中华民族明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战术层面上,他又根据中日两国实力对比,创造性的指出,“弱国对付强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游击战、持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民兵、游击队以及群众抗战,仅有简陋的武器又得不到外援,在此情况下只能以游击方式在八年间同日军打了12万次小仗,毙伤日军约52万人,平均一仗不过歼日敌5人,却能积小胜为大胜。八路军、新四军在国民党丢失的2亿人口的沦陷区中建立起19块根据地,解放了1亿人口,等于收复了一半失地,这是阻止日本灭亡中国的最大障碍。反观国民党军队,在八年的全国抗战中打的22次正规会战中,有几次胜仗?直到1945年春日本即将投降了还能击溃国民党第五战区,全体国民为之不齿。

    我们常说读史有学问,原因就在于此。所以,历史虽然远去,但并不如烟,值得我们一代代人去躬身反省,用它来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更好前行。

    自律给我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并不如烟——“九·一八”90周年沉思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cu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