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这样一个孩子,你会如何教育TA?
不喜欢课本,却对武侠小说废寝忘食;
不喜欢学习,成绩垫底,甚至被老师预言“考不上高中”;
上了初中,就开始谈恋爱;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又开始频繁换专业;
换专业也就罢了,出身中产家庭敢贷款百万出国留学。
请大家仔细想想,先把答案记住,然后继续往下读。
其实,上述经历的主人就是詹青云。没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奇葩说里的詹青云,“哈佛女博士”、 “辩论大神”说的都是她。
另外,她的成就还远远不止这些:
港中文本科全优,被保送全奖硕博连读;
想去美国见世面,筹备俩月即拿下GRE满分;
想半路出家学法律,就一猛子申请下哈佛博士;
喜欢辩论,连续获得2014年第二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冠军,2015年《精彩中国说》节目总冠军,2018年代表哈佛耶鲁大学联队参加“2018华语辩论世界杯”获得总冠军。
读到这里,大家肯定会疑惑:这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是呀,为什么詹青云在那么低的起点,到后来却一路开挂,彻底成为人生赢家?那是因为她有一对超级厉害的爸妈,相对于有些看不得孩子一点退步的爸妈来说,真的是很酷。
那詹青云的爸妈都做了什么,才让这个看似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弯道超车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詹青云的爸妈什么都没做!只是从一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二十年后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女儿爱看武侠小说不正是在丰富语言体系吗?一时的成绩不好也可能是方法不得当嘛。上了初中的puppy love是正常现象干嘛要阻止?大学频繁换专业也许她就是下一个乔布斯呀。
其实熊莹老师早就在「精英家庭藤校之路」私享会上讲过:如果父母以年为单位来考虑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我们只能得到一个点,以及围绕这个点产生的无数焦虑。但如果父母能够以终为始,以25年为一个周期考虑孩子的教育,就会得到一条线,这个时候具体的点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点是不是会导向最终的目标。
显然,詹青云的爸妈就是以终为始的典范。他们一直向前看,才会对她的调皮、对她的成绩不好、对她看似任性的选择都始终采取包容和信任的态度,也正是这对聪明爸妈一路的支持和信任,才有了今天在奇葩说上侃侃而谈的詹青云!
喜欢读书?我们支持
詹青云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四五岁时就能将四大名著的故事滔滔不绝地讲出来。妈妈为了满足她的阅读爱好,一到休息日就把她放到书店里。到了寒暑假,更是不限制地允许女儿捧着武侠小说不吃不睡。
但这样一个聪颖的孩子,入了小学后,却没有取得相称的成绩,成了差生。这时,父母会怎么做?大多数中产阶级焦虑的父母可能从这时开始就给孩子报满各种补习班,孩子再也没有其他的时间阅读这些“闲书”了。
诚然,这样做,像詹青云这样聪颖的孩子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未来也会考取港中大,但高概率也会沦为平庸之辈。因为,父母的干预挫伤了她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她的成长中,感受最多的便是学习的枯燥和痛苦。
其实,在小学阶段,孩子不爱经典爱看杂书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很多时候,孩子们对读杂书的兴趣并没有换来家长和老师们的赞赏,反而换来了“不务正业”的评价和没收课外书的待遇,只有少数走运的孩子,遇到了英明神武的父母、老师,逃过一劫。
詹青云就是少数幸运的孩子,父母做到了尊重与支持,孩子也成功了。
关于读书,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有这样一个观点:读专业书、教科书都不算读书,读书要读杂书,什么书都读。读单一类的书那都不叫读书。
学院君深以为然。读史学书,可以让我们知兴替,看古今;读文学书,可以让我们体验语言表达的奥妙;读美学书,可以让我们发现世界的美......
总而言之,读杂书可以让我们跳出某一类书的束缚,站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打开眼界,纵览全局,不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陷入特定的情绪、思维中无法自拔。
看看詹青云的辩论就知道了。在奇葩说的辩论场上,她对所有的知识典故永远是信手拈来的样子,所有的经典,素材,她都熟稔在胸。短短几分钟的辩论,她可以从《西线无战事》谈到《霍乱时期的爱情》再谈到《美丽新世界》;即使是一道爱情题,她也可以从经济学谈到法学,娓娓道来,引经据典,但句句都以理服人,逻辑严密。
阅读并不会立刻给人带来看得见的好处,但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未来的高度,所以,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读什么书,也不要轻易禁止孩子读他喜欢的书,尽量避免在读课外书的问题上与孩子产生对立。我们可以学会智慧地引导孩子,比如孩子真的特别喜欢某本书,父母可以允许孩子阅读,但可加个附加条件:要在大人给的书单中选一本,两本同期读完。
成绩不好?妈妈信你
詹青云说,她小时候成绩不好,自己也苦恼过,但每次妈妈都会鼓励她,说:哦,我算过了,等过几年成绩就会大幅提高了。
试想,我们为人父母,谁会面对上了初中的孩子,成绩还是非常不稳定,忽高忽低,还谈恋爱,不产生焦虑,不会暗地怀疑:是不是这娃不是学习的料?
就如同《小欢喜》里的海清: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和老公都是学霸,生出来的孩子,却是个学渣。所以,她生气、着急,不停地数落着自己的儿子:
“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妈妈高三那年,物理93,数学92,化学91,除了英语差点,其他都特别棒。
你为什么一点不随妈妈?”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期待着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能接受孩子比自己还平凡。所以,孩子一旦稍微落后他人,父母都不惜牺牲掉自己的业余时间,陪伴着孩子作业、奔赴各种补习班、兴趣班。
忙忙碌碌中,我们说教、唠叨、批评指责,给孩子打上“不学习、不努力、不认真”的标签,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以孩子同伴的身份去观察和陪伴他,对于孩子来说,他肯定没有大人那么持之以恒,在他碰到问题时,更容易感到受挫感,从而放弃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而詹青云妈妈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一直用信任,赞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一直用信任,赞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孩子也终将会回馈给你最灿烂的微笑,而不是陷入越唠叨孩子越抵触,越着急孩子越抗拒的恶性循环中。
成绩固然重要,但不要将你的压力传递给孩子,说不定没有了期待和压力的困扰,孩子能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成绩变好呢?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自己被否定被嫌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规律,家长要放宽心,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一个后起之秀呢?
被请家长?爸爸陪你
青云小时候喜欢赛车,爸爸就把家里沙发等笨重家具都扔掉,专门建立一个赛道场,让女儿和其他孩子一起疯。
上了高中,因为带饼干到学校,班级被扣50分,班主任足足骂了2节课,爸爸知道消息后,一方面给班主任道歉,一方面偷偷跑到学校中午请青云吃火锅,担心她的心理受挫,特地来安慰她。
在詹青云的成长中,爸爸一直陪在她的身边,无条件的支持青云的一切。但反思我们自己,尤其是爸爸们,有没有好好地融入到孩子的成长中去?
现在社会上,很多爸爸都认为,孩子的陪伴更需要妈妈,爸爸唯一的责任就是挣更多的钱去赡养这个家庭,让孩子不愁吃喝。至于陪伴孩子,好像和自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即便下班了,宁愿在家里拿着手机不停的刷屏,也绝对不会和孩子多说一句,和孩子做游戏那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孩子认知的形成、安全感的建立、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
那些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极易患有「父爱缺乏综合症」。男孩容易胆小怕事,缺乏男子汉气质;女孩则容易缺乏安全感,长期陷入自卑和自我质疑中。
所以,请爸爸们在家的时候放下工作、手机,用更多的时间去融入你孩子的生活吧!
看过詹青云父母的做法,再想想看文章开头时的答案,相信你更有把握将你的“小詹青云”教育成现在自信又聪慧的“大詹青云”啦。
以终为始,做一对睿智的爸妈吧!别再被当下的琐事包围,学会用更开阔的视野看待孩子的教育,以25年为一个周期思考教育、整体规划,才能给孩子一个可以按图索骥的可期待的未来,可以让他通过专注的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快速的执行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25年听起来虽然很长,但是有那么几个关键节点可以把握的,这些节点也是熊莹老师在的【精英家庭藤校之路】私享会上反复强调的,如果各位爸爸妈妈想知道,欢迎来我们的私享会听一听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