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奇特的一生(俄)格拉宁

奇特的一生(俄)格拉宁

作者: 那个女孩叫梦希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10:47 被阅读73次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现代的人对他宝贵的、奇缺的、干什么都不够用的时间,总是要这样那样地计划一番。没人能预计他在下一分钟里能发生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记得前一分钟我们做过什么。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感叹自己因能力有限而导致一事无成。

    不断挖掘一切时间潜力。明摆着,人不能老是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应当正确利用工作时间,从时间中去找时间。实际上,正如柳比歇夫亲身体验到的,需要高深学识的工作,他一天至多能干八个小时。 做年度总结,要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效率有什么变化,什么没有完成,为什么……

    时间统计法可以节约时间,但不能增加额外的时间。它的关键不在时间的数量上,而在于时间的质量。时间统计法不会扼杀灵感,因为人适应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每个人能做的,比他所做的要多得多,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限度的一半。人的精神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封未动。看来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订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如何能做得更多、更快、更好——如果只用这种观点对待时间统计法,那么得到的好处也只是附带的。这自然也很好,但还不够。关键在于一个人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读完《奇特的一生》,我从心底里发出由衷的敬佩同时总会带有苍白的无力感,生命的长度不取决我,却可以掌握活在每一分钟的利用价值,以往的确忽略了时间可以被挖掘的潜力,从个人来讲就是实现自我的本能超越。当人生遵循的宗旨和目标已被设定妥当,不成其为继续讨论的一个话题时,通过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来规划应做的事务反而是产出大量成果的一条捷径。柳比歇夫将用于任何事情的时间都做下个简单的记录,乍看上去似乎没有必要,但记录的目的正在于比较和分析之间对时间利用的价值加以评估,并做出改进。作者在后面的几个章节里谈到理性的计划和突发奇想之间的冲突,柳比歇夫涉及到的研究领域广阔到令人难以置信,他相信自己精力所及的主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素材来探讨一下,用他毫不妥协的怀疑态度和缜密的逻辑论证建立起全新的思维体系。尽管精力的放射好像已经不受计划的控制,在他刻板的时间统计和兴趣所至的探究主题乃至享受日常快乐生活三者之间找到了合适的平衡。善用时间的人决不会让人看到疲惫的样子,因为懂得分配精力的技巧,排布轻重缓急的必要。尽管如此,我还是望柳比歇夫的项背莫及,他不求名不求利,避免耽于俗务的搅扰,重视精神世界的构建、分类和完善,他把无穷的精力合理分配到五六十年的生涯里去,坚定地执行着自己的时间规划从不间断,以至意识不到这坚定的需要排除万难。他追求的是对知识空乏的极力弥补,虽然柳比歇夫称自己为“倒霉蛋”,我却和作者一样相信并信仰他于生活规划中显露的内心平和,一个人只要能对眼前的目标专注起来,他就能够做到自制进而视暂时的困难为重重考验毫不退缩。时间在身边滴答流走,一味想去控制或挽留时间的人没时间谛听内心的声音,柳比歇夫并不对抗时间,他与时间讲和,让时间为成就自己的目标服务,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一生影响着作者格拉宁及其身后每个赞叹不已的追随者。理性计划不是坏事,只有认真对待每个日升月沉间的24个小时的人才可能享受到人间真正的美景。不必像个苦行僧那样地枯坐禁欲,必先拥抱生活的美好,再去体认这美好的因由。

    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

    奇特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特的一生(俄)格拉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dv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