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父亲判了死刑,又被丈夫背叛,扮演了六年阿尔克提斯,她决定开口

被父亲判了死刑,又被丈夫背叛,扮演了六年阿尔克提斯,她决定开口

作者: 狗毛蛋儿 | 来源:发表于2021-02-19 15:05 被阅读0次

        杀死丈夫后,她很快画了一幅画,题名为“阿尔克斯”。这是希腊神话的一位女主角的名字,这个希腊寓言故事也为整个小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这本书的封面有一句话,格外吸引人:多少看似完美的夫妻,都在等待杀死对方的契机。

    第一眼看到这句话,你想到的是什么?夫妻矛盾?不幸的婚姻?不幸福的家庭?

    都有。但不是一个家庭。你的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父母对你的影响,都在潜移默化中支配你的人生,你在无形中复制了你的父母大部分的行为,或好或坏,你的孩子在你的影响下,用你的父母对你的方式去对待他的家庭。

    这么一想,是不是很可怕:在这错综复杂的人生中,无论哪个环节出错,哪怕是一丁点,都可能造成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

    故事的开头是就是一个大大悬疑案:33岁的艾丽西亚,对着她丈夫,连开五枪,从此后,闭口不言。这起普通的家庭凶杀案随着艾丽西亚的沉默也逐渐酝酿成一桩悬疑大案,有人希望她开口,告诉世人答案,有人希望她沉默,各怀鬼胎。

    这本小说的亮点之一是故事采用双线索结构叙述。

    若是单纯双线索结构到也不足为奇,毕竟,现在很多影片和小说也都有过双线索的经典作品。像国产电影《心花路放》,就是男女主人公双线索进行,一个顺叙,一个倒叙,最后在结尾形成一个圆和结构;像同样的悬疑小说《消失的女孩》亦是同样,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揭开真相。

    这部小说的双线索,一个是主人公艾丽西亚的日记,这本日记就为作者叙述人物关系生了很大的力气,以女主人公内心视角,真实刻画了即将出场的每一个人物真实形象。通过独白,不费力地为整个故事做了必要的铺垫,使得作者在叙述时不必花多余的笔墨来重复。这是巧妙之一。

    另一条是以“我”为叙事视角,“我”,心理治疗师,西奥。以第一人称叙事不足为奇,很多小说除去以全知视角的第三人称叙事外,剩下最多的就是以限制视角第一人称“我”来叙事了。但是,这篇‘小说的“我”承担的功能不单单是简单叙事,而是另有玄机:“我”是谁?作者在开头就卖了个关子。为什么“我”确信,只有她能述说真相,只有“我”能让她开口?“救赎”反复出现,到底谁在救赎谁?

    这个“我”在最后才水落石出,艾丽西亚在最后终于开口,她说的是真相,还是引敌入套的计谋?

    当然,除了构思上巧妙,这本小说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其主题的深刻与多义性。

    这本书可以有很多种解读方式,比如,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解读。

    “我”是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的身份出现的。“我”本身也是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所以,以“我”以我的专业去帮助艾丽西亚张口。

    主人公艾丽西亚,亦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在她的童年,她的妈妈意外死亡,她曾听到她的爸爸说“为什么死的人不是她(艾丽西亚)”,那时候,她就被父亲杀死了。最亲近的家庭成员抛弃了她,直到丈夫出现,救赎了她,让她无限依恋,可为什么,这么她要杀死她这么爱的丈夫呢?

    入侵者给了他一个选择题:是他死,还是艾丽西亚死?当他小声说“我想活”时,他又一次杀死了艾丽西亚。

    书中有一句话:有一种情况是我们最不愿意承认的,那就是我们在最需要爱的时候,却得不到它。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感觉,这种得不到爱的痛苦。

    亲人的背叛,犹如死刑。于是,“死人”艾丽西亚,拿起了在地上的尚有余温的枪。

    这本书也可以从家庭关系去解读,亲密的家庭关系对每个人的成长的影响。

    “我”一直在逃避父亲的暴力,每当回到那个“家”里,“我”无法喘息,“我”花了很多年来治愈自己,直到“我”的妻子出现,她帮“我”与那个“家”进行了告别。当“我”发现“我”以为的温暖的家出现了裂痕时,“我”疯了,可想而知,“我”做的事是多么荒唐,尽管“我”是心理医生。

    艾丽西亚也走不出父亲的梦魇,在父亲眼里,她永远是那个“该死的人”,一度让她“死”了好多年。当入侵者枪声一响,丈夫一个劲地呼喊她的名字时,她就已经彻底死了。

    看完这本书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既有原生家庭,又有新的家庭,既是曾经无力自保任人处置的沉默者,又是如今类似当年手握重权的操刀者,我该如何抉择,让我,让我的孩子过好这一生?

    或许,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是探索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父亲判了死刑,又被丈夫背叛,扮演了六年阿尔克提斯,她决定开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ea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