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教批判
佛教批判:破乔达摩之缘起论

佛教批判:破乔达摩之缘起论

作者: 傅天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22:37 被阅读114次

    佛教创始人乔达摩的原始佛法和南传上座部的缘起论是一种建立于经验观察下的现象缘生现象的现象缘起论。“无明缘行,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除了第一个有一定争议的无明以外(南传认为无明是心所,也是现象),十二缘起当中的其它各个缘起支,都是非常明确的可以经验感知的生灭性的五蕴现象,这区别于本体缘生现象的本体缘起论,后者在大乘佛教的阿赖耶缘起尤其如来藏思想的真如缘起论里面体现非常突出。印度婆罗门教的梵生万物,中国道家的道生万物,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生现象,以及基督教的上帝创生万物,实际都是一种本体缘起论,这种缘起是一种广义的因果缘起论,而乔达摩所说的缘起论,实质上是狭义的现象缘起论,不承认现象产生于不可经验的形而上本体,只承认是诸多现象的因缘积聚而产生出了不同的现象,也就是舍利弗尊者所说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种经验性的现象缘起论更加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直观。

    根据乔达摩的生灭无常和无我理论,诸法因缘生,现象A缘生现象B,前一现象缘生后一现象,前后现象是分立性的生灭,各自相异并且紧密相接,这个被称为异阴相续。虽然这种现象缘起论在经验上很真实并且可以被禅修经验所实证,然而经过深入的理性分析,我们会发现,以现象为基础的现象缘起论以及它所导致的非连续性的生灭无常是根本无法成立的,因为前一刹那的现象已经消失了,既然消失了,就没有可能缘生出新的现象。如果前一刹那已经灭去的现象还能存在,并没有消失,如此生灭无常将不能成立,最多只是经验性的错觉,事物有可能永久性的恒常存在,这和佛法的生灭无常理论产生冲突。

    举例来说,T1时间,我做出决定敲击键盘的决定,这个是现象A,T2时间,我产生了敲击键盘的实际动作,这个是现象B。A是第一个事件,B是第二个事件,以现象A为因缘条件而缘生出了现象B,敲击键盘的意识决定缘生出了敲击键盘的具体行为。然而这里面却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当现象A(敲击键盘的决定)发生的时候,现象B(敲击键盘的行为)不可能生起,因为现象B是未来,如果是未来就肯定没有生起。而当现象B发生的时候,现象A已经消失了,已经消失的现象,无法以其为条件产生出新的现象。如果现象B要生起则只有两个可能,第一个可能,现象A并无消失,仍然继续存在,这个明显违背佛法的无常。第二个可能则是现象A和现象B的背后很可能有不可经验感知的X,这个抽象存在形式要么是前后现象实现转化的中介,要么它是一种恒常不变的本体而生出了前后的不同现象,它也必须是分立性的时空之外的,如果是时空内,那么这个X本身也是分立性生灭的现象,则必然还要面临现象前后衔接的难题。时间T1和时间T2的中间是无时间间隔的,这个现象背后不能经验感知的X必须是非五蕴的,但根据阿含经以及上座部阿毗达摩的相关经文,我们可以确认乔达摩的原始佛法以及南传上座部根本不承认五蕴背后还有其他存在形式,除了作为生灭性的五蕴之外只有无生灭的涅槃,而涅槃根本没有可能是现象背后的X,否则任何众生都已经实现了涅槃,涅槃更不可能是生出了不同的万物现象,因为这将和婆罗门教的神我论无异。

    再用4X100米接力比赛来比喻,第一个人跑完100米(比喻现象A),第二个人必须要接过第一个人的接力棒(比喻现象B),但是非连续的生灭机制意味着当A跑完100米之后,自己立刻消失,而第二个人根本无法得到第一个人的接力棒,必须得A和B同时存在才能完成接力棒的传递,可是时间的先后使得A和B根本不可能同时存在。现象A发生于T1时间,现象B发生于T2时间,A和B无法同一时间。时间本身就是以生灭的变化序列为基础的,有了生灭变化才会有时间的递进。当从T1时间递进到T2时间,则现象A是必定消失的。我们平时所说的同时看到两个现象以及两个现象的同时发生,都是不严格的,是先后发生的两个现象被模糊成了一起发生的,错误的以为是“同时”。我们在观察现象时,经常把时间完全忽略。我们有一种强大的心理习惯,我们喜欢把不同时间先后发生的事件“搭到”一起,共同呈现于时空的舞台上,而忽略时间递进导致的过去现象必定消失的问题。我们经验感知到的实际是一个包含着过去现象滞留和未来现象前摄的广延性的时间域,并非当下时间点的单一现象。并且我们错误的以为事物现象是连续性的持续存在,并未认识到现象都是伴随时间递进而分立性的非连续生灭,不同时刻的前后现象之间有非时间性的间断分立。而这个间断的非连续性却又必须得面对后一现象如何衔接前一现象的难题。

    再举个例子,以轮回转生来说明,某个生命在T1时间死亡,此时的生命假定为A,T2时间转生,此时这个新的生命假定为B,当这个生命个体还没死亡时,显然下一世的生命B不可能出生。而当生命B投生时,则必须要A为基础,如此则是同一生命的转生,但此时生命A已经死亡,不可能以死的生命作为条件。由于佛法不承认灵魂,它的生灭是分立性的非连续的生灭,这使得轮回转生问题变成了很尴尬的难以成立,理论上得出两个生命也许同时存在或者两个生命毫无关联的结论。假如生命B不是承接生命A,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这两个生命有前后的内在联系呢?

    以电子的非连续性跃迁来举例。我们观察到T1时刻电子在空间位置A1出现,这是一次现象的生起,T2时刻电子在空间位置A2出现,T1时刻A1的电子已经消失,这是一次非连续的跃迁。电子从A1位置消失,然后又突然出现于A2位置,而并不是从A1位置经过一条连续性的轨迹运动到了A2。电子A2的出现,仿佛是完全无因的突然冒出。但实际上电子在空间位置A2出现是一次波函数的坍缩,电子从三维物理空间之外的抽象实在(量子叠加态)坍缩转化成了三维物理空间位置A1的电子(经典本征态),当其从三维空间上消失之后,实际上是又转化成了物理空间之外,抽象数学空间内的波函数(量子态),并在抽象数学空间上连续性的弥散,我们可以根据薛定谔方程计算在物理空间A2位置电子出现的概率,但是如果没有观察,则电子绝不会出现在物理空间上的任何位置,当对波函数(量子态)施加观察以后,则A2位置出现了波函数(量子态)坍缩转化出的经典电子。A1和A2的电子确实是跃迁性的非连续生灭,这个和佛教所说的刹那生灭高度近似,但是前后两个现象的生灭中间却有个物理时空外的连续性的波函数(量子态)的抽象实在作为过渡,前一时刻物理空间A1处灭去的经典电子转化为了物理空间之外的抽象波函数,然后以它为因缘条件,又坍缩转化出了后一个现象,即出现在空间A2处的新的电子。物理学上面对非连续的跃迁现象,可以有物理时空之外的连续性的波函数(量子态)来作为中间过渡,但是佛陀的原始佛法和上座部佛教则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因为它只承认经验观察到的现象上的缘生缘灭,否认经验现象之外还有抽象的恒常本体。理论上现象确实是非连续的生灭无常,但是却也面临非连续性生灭导致的必然逻辑困境:已经消失的现象如何产生新的现象?这一点是佛陀异阴相续的生灭理论完全无法回答的,是致命的硬伤。

    龙树在《中论》里通过对当时的部派佛教生灭认识的有力质疑,认为生灭是不真实的,建立起性空理论。大乘三大理论体系的缘起论,都是建立在一个非五蕴的空性本体上,中观是空性,唯识是阿赖耶识,如来藏是自性本心。实际上缘起是必须要依托于一个非五蕴的抽象实在才能成立的。就类似于如果没有物质的抽象波性本体,是没有任何可能有具体的粒性现象的生灭。乔达摩和南传上座部的缘起和生灭无常论,只有真实的大楼(现象),却没有真实的地基(本体),变成了空中楼阁。而北传的缘起论,则是把大楼(现象)说成是虚幻不实,而对于地基(本体)的认识则是各派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对佛教的系列批判:
    1、灭佛者天行:我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2、佛陀根本错误:经验主义和还原论
    3、笼罩在南传佛教上空的两朵乌云
    4、看《南传佛教上空的两朵乌云》有感
    5、先验自我论证:对认知的理性考察
    6、佛法和新学比较:无我与有我
    7、佛法和新学比较:灭苦与求真
    8、佛法和新学比较:无常与有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批判:破乔达摩之缘起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ht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