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东京一年》一点随感

《东京一年》一点随感

作者: 申走走 | 来源:发表于2017-11-05 19:35 被阅读56次

    11月,已经是深秋了吧。事实上,若不是今天下午气温很高,我都要把现在界定为初冬了。

    晚上,差三分钟八点,离考试仅剩明天一天的复习时间。我在上完《新媒体导论》的课后,小跑到图书馆拿出新入手的tolino看蒋方舟的《东京一年》。坦白说,如果不是因为还保有对tolino的兴奋,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不会花时间去看这类课外书。即使看,也绝不会是《东京一年》,它应该是我书架上呆了一个月的《女儿红》或胡适的《容忍与自由》。

     在此之前是是听说过蒋方舟的,但还没看过她的书,只知道她是一名年轻但已颇负盛名(可以用这个词吗)的女作家。就像有很多别的作家,比如东野圭吾,在没看过他的书之前就已经听说过不下一次,那么东野圭吾大概是写一些故事性和可读性很强的侦探小说的日本作家(不知有没有说错)。暑假实习时因为实习老师喜欢看他的书,他读完《时生》后,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推送,于是我终于也开始在微信读书上找了《时生》的电子书来读(花了20多个书币,对于读书不多的我而言,买了这本书几乎没有书币了/(ㄒoㄒ)/~~)记得这本小说我读得很快(当然是相较自己之前的读书速度而言了),而且看完结局颇为感动,现在倒不大记得当时的感受了,大概是一些“希望”之类的话,至今(相距两个月)也没再读东野圭吾的书,(不过我相信我以后会继续读的 😃)对他的文字大概也只剩“哦,原来如此啊”这种感受了吧。

    打开微信读书,翻看了自己当时读完后的点评:

    明明算得上是个悲剧,却越看越美好。


    于是再花了两个小时,吧《东京一年》看了一半 后,其实对于蒋方舟的文字,脑袋里也只有“哦,原来如此”之中想法,不是说写的不好,实在时因为我读的书太少太少,而且市场缺乏思考,得努力督促自己才行了。事实上,我们每读一本书,其实有意无意地都会对其抱有期待,如果是陌生的作者,那么不止内容,对其文字风格也会有期待。《东京一年》看了一半,不过得出作家写的日记果然与我的不同(废话),我的日常琐事,是细碎得连自己都懒得在翻看哪怕一遍得,而蒋方舟得日记可读性高,特别时对于日记这一体裁而言。但我小心眼而又羡慕地想,那大概是因为她是有名气的作家,生活自然也与我们凡人不同些。但也因为她的阅历(对26岁的女作家,可以用阅历这个词吗)和学识,能在经历一些事情或参观完一些景观和看完展出后,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性)联想和异于普通人的思考和感受。对比反思自己,在游玩景点和看完展览后就完啦,从踏出大门的那一刻就结束了,而且漫不经心没有一点思考,脚步确匆匆忙忙只想到下一个目的地。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她很喜欢写一些带定义性的句子,例如

    真正善良的人是敏感的人,而不是伤感的人

    读后又想了想以前看过的书,发现原来这大概是作家的特点,因为作家就是要自信地在书中写下自己的观点啊,而赞不赞同,那是读者的事了。

                                                                                                                                                                                             IN北校图书馆二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京一年》一点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zq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