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句台词是这样的:这些高墙还真是有点意思。一开始你痛恨它,然后你对它就习惯了。等相当的时间过去后,你就会依赖它。我想这可能是大多数人一生的写照吧。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人,但是最后发现大多数人连自己都无法改变。大多数人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逐渐的心安理得,逐渐的麻木,逐渐的灵魂空洞,逐渐的老去,直至离开这个世界。你曾经活过吗?
人类所有的焦虑源于对死亡的恐惧,源于死亡所带来的虚无感。如何去抗拒这种虚无感?有的人沉沦流连在世俗中,注重物欲的生活;有的人逐渐摆脱物欲的生活,沉浸在沉思的生活之中,寻找着自己的生命之价值。
我们该如何去面对我们自己的生命呢?2009年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逐渐的陷入机械性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当中去。工作的新鲜感一过,那种生命虚无感的恐惧袭上心头,一眼把自己的人生看到头了。每天看着四五十岁的老教师,心里就在问自己,这是你以后想要的生活吗?我的内心在抗拒着挣扎着,工作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读书去寻找答案。
康德一生80多年的生涯,只有一次离开过他那小城,一生不婚,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每天按部就班那的起居,以至于周围的邻居在他每天下午散步的时候及时对表,唯一一次生活规律的打乱还是通宵的读卢梭的《爱弥儿》造成的。简单至极致但又卓有成效,哲学史自此改变,哲学自此成为讲堂上,专业的课程,甚至改变了整个德国民族的性格。
陶行知先生讲,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我想这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追求吧。立德立功立言,总要有点东西留给后人。
走过许多的山,趟过许多条河,让自己的生命绚烂多彩一些。在康德的一生中,在卢梭的曲折中,在陶行知的一腔热血中,在灿若星辰的诸多大师中,我在吸取着精神的营养,心向往着。在悲悯的心境中不希望自己的学生重走各种平庸的路,所以各种折腾,讲座,读书会等等不断的去尝试,不断的去突破。直至有一天奔离体制,去寻找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自从夏娃听了蛇的诱惑,吃了禁果之后,潘多拉的盒子就打开了。人的贪婪,惰性,无聊滋生。人并不总是积极的去应对人所面临的一切困境。我们该如何去应对人的弱性?
每个人应当由敬畏之心,敬畏这头顶灿烂的星空,敬畏这心中的道德法则,敬畏这每一个独特而又神圣的生命。平坦大道,走的人多,安全没有危险,虽然缺少刺激,缺少激动时刻,但是安逸,这是很多人为之努力的一条路,一旦走上这条路,柴米油盐,八卦小道,平稳波澜不惊将是它的标配。而另外一条路却荆棘丛生,满是未知,但是却充满挑战,风光无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不断迎接挑战,不断的体会各种征服的喜悦。
在生命的召唤中,受召唤者众,成为选民者少。能够成为选民,必将敢于迎接挑战,去创造各种可能。去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恰恰是这样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决定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讲到,希望是个好东西。在少有人走的路上,坚定信心,充满希望。或许没有胜利可言,但是挺住了,便是一切。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忙着活,还是忙着死,这确实是一个选择。你选择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