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 35岁女医生自杀: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 35岁女医生自杀: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作者: 疗愈师李玉 | 来源:发表于2018-09-04 18:01 被阅读0次

    8月25日,四川德阳的安医生不堪压力服安眠药自杀,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 35岁女医生自杀: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今年三十五岁,是一名儿科医生,有一个可爱的孩子。

    如今一切戛然而止,悲剧的原因要追溯到8月20日,安医生在泳池游泳的时候,被两个13岁的男孩摸臀,被冒犯的她要求男孩道歉。

    男孩拒绝道歉,还伴随着朝她吐口水、做鬼脸等侮辱性动作,安医生的丈夫气血上涌,冲动地将一个男孩的头按到水里教训。

    随后,男孩的家人围攻暴打安医生,报警后,在警察的协调下,安医生的丈夫录了口供并道歉。

    8月21日,男孩的家人首先利用网络开始造势,并在微博上发布裁剪过的视频,抢占舆论先机,引发大量关注。

    其次,他们到安医生和她丈夫的单位进行新一轮攻击,要求安医生单位开除她。

    因为先入为主,他们很轻易地操控了舆论,随着网络传播的发酵,导致事件全面爆发。

    不堪重负的安医生,在各种压力下,选择了不归路。

    直到安医生身亡,真相才浮出水面。

    13岁的孩子,对于自己的无礼冒犯之举,非但不道歉,反而采取各种侮辱性的动作挑衅,而且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毫无悔意。

    而父母明明知晓自己的孩子有错在先,也容不得别人教育。在警局接受了私了建议后,非但不教孩子有错必改,还依然紧追不放,咄咄逼人,采取各种偏激作为,一味地无底线袒护孩子。

    联想起之前上海迪士尼的小男孩摸臀事件,为什么这类“熊孩子”胆子如此之大,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秘密?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过度宠溺孩子的熊家长,以及熊家长这种没有原则的溺爱逻辑。

    一名知乎网友这么评价:

    一个儿科医生,被一个儿童的恶念毁了,真是莫大的讽刺。

    而往往一个孩子的恶念,带来不可预测的杀伤力,就是从父母这种没有分寸的溺爱开始的。

    放纵的溺爱,是一场深渊,最终为其买单的是孩子一生的命运。

    网络上这种溺爱导致的负面新闻应接不暇。

    溺爱容易养出责任感匮乏的巨婴。

    之前上海的马先生为了儿子的婚事,曾取出11万的存款放在家里,没想到这笔钱突然不见了。

    经民警调查,才最终水落石出。

    | 35岁女医生自杀: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原来,马先生儿子痴迷网游,过度溺爱儿子的妻子把这笔钱偷偷转给了儿子,但是担心丈夫责怪,只好谎报案情。

    在这种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只知道随性自私、坦然索取、毫无同理心。难怪引发网友热评:都快结婚了,还拿家里的钱打网游。

    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根本无力承担一个新的小家和对婚姻的契约责任。

    溺爱的凶险,还在于缺了人生最重要的“独立课”。

    当年红极一时的童星杨传,家境优越,从小含着金钥匙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父母极度溺爱。

    父母去世后,没有了家世光环的庇护,他很少接到演出,在变卖房产炒股巨亏后,又和亲戚发生纠纷,绝望中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九岁爆红,背景惊人,成年后的他却只能流落街头,捡食垃圾为生。

    让人无限惋惜,说到底,还是因为长辈过度溺爱,一切围绕着他转,倾尽所有地付出,才导致他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自理能力。当变故出现,他只能一步一步地沦陷,成为社会的弃儿。

    更严重的是,溺爱会滋生败类与祸害。

    | 35岁女医生自杀: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去年,陕西曾有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

    从小在父母的溺爱里长大的杨某,一路顺风顺水读完大学。

    毕业后嫌来钱太慢,萌发了给父母买保险,谋杀父母骗取保险的可怕念头。

    思虑后,还即刻付诸行动:从网上购入亚硝酸盐,等父母来看他的时候,拌入水里,眼睁睁看着父母毒发,而后布置煤气中毒现场。

    他的父母,到死都无法理解,自己最爱的孩子,会以这样一种丧尽天良的方式,终结了他们的生命。

    因为被父母千依百顺着养大的孩子,总是会自我为中心,没有抗挫力,没有是非底线,也极容易形成偏执型人格,走上不归路。

    是溺爱酿出了今日让人颤然的苦果。

    最近热播的《延禧攻略》不仅仅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宫斗剧,更是一部值得反思的家庭教科书。

    亲王弘昼就是被他母亲裕太妃溺爱过度,纵容不加管制,导致霸道跋扈,唯我独尊。

    当天他偷穿了傅恒的衣服,醉酒经过御花园,看到魏璎珞的姐姐阿满,便毁了她的清白。

    冷酷无情的裕太妃得知丑闻后,为了掩盖真相,悄悄害死了阿满。

    杀一个人就像踩死一只蚂蚁,没有一丝怜悯之心。

    直到被魏璎珞发现,她依然毫无愧疚之心。不难发现,作为母亲,她对自己的儿子只是一贯的包庇纵容。

    才有了她后面被魏璎珞设计被雷劈死的结局,而那个始作俑者——她的儿子弘昼,最终在魏璎珞的复仇下也不得善终。

    撇开历史的长河,放在现代来说,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溺爱过度的家长。

    | 35岁女医生自杀: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还记得那个视频里,因为父亲买不起最新款iPhone手机,16岁的少年逼迫父亲在门外罚站,甚至破口大骂让他跪着认错。

    当父亲在儿子的辱骂面前,尊严丧尽,懦弱地说出:“我错了,儿子”时,多少旁观者既愤怒又心痛?

    这种苦果,是多年前自己的溺爱造成的。

    现在的中国家庭,通常都是四个老人外加两个为人父母的成年人,围绕着一个小皇帝转动,这种经典画面,屡见不鲜。

    我们都希望孩子每时每刻都快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有这些想法:怕孩子哭闹,麻烦;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童年短暂,要多给点爱。

    可是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而会爱,却是一种习得的能力。

    爱错了位,满过了度,溺爱已经成了非偶然性的,常见的高频现象。

    心理学专家武志红老师认为溺爱分为两种,包办型溺爱和纵容型溺爱。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培养出的是丧失自我的孩子,孩子只是父母“自我的延伸”。

    而更严重的是,纵容型溺爱的父母是对孩子唯命是从,孩子是一家之主,久而久之,后果不堪设想。

    | 35岁女医生自杀: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避免溺爱呢?

    | 35岁女医生自杀: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帮孩子建立边界,爱与规则并行。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一周岁前,父母要给予无条件的爱,建立充足的安全感。

    从2周岁开始,要立合适幼儿每个阶段的规矩,建立边界,最核心的是帮孩子明辨是非,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对踩在界限上的原则性问题,需要发挥父母的权威,无论孩子如何试探底线,都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不商量,表现出没有妥协的余地。

    著名的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父母的规矩应该尽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

    爱孩子,就要及早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准则。

    学会对孩子有效地说“不”

    敢于对孩子超出原则的要求说“不”,但是说“不”不是一味的压制或者漠然。

    父母要先处理情绪,再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解释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许允许并且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犯错后,不要死磕孩子错误的点,可以示范正向的“可以怎么做”,同时也帮助孩子去思考还有哪些合理的解决方法。

    爱与溺爱,一字之差,最终的结局却是,一念繁花,一念深渊。

    只有父母从根源上理性意识到这一点,好的改变才会缓缓发生。

    有多少家庭的生活在矛盾、争吵中度过,像处在热锅里。

    又有多少家庭,为避免冲突而维持表面的和平。

    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或互撕或暗战,上演相爱相杀的戏码。

    如何解决家庭纷争,重塑亲密关系?

    如何还原一个相亲相爱、幸福的家?

    这本书将给你深刻的启发。

    | 35岁女医生自杀: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樊登读书

    原景:在中国,每多一个人读书,就多了一份祥和。

    使命:帮助3亿国人养成阅读习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35岁女医生自杀: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dn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