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这个世界是属于会讲故事的人。现在我信了。

许多事物我们只能看到它的一半,另外一半需要别人帮助我们发现。而这就是看书、写字、观察和倾听的意义。而在故事里面,重要的是讲故事的那个人。那个人将引导故事的伏笔、转折和结局,当然倾听者的变化也在故事之中。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我有幸聆你的“故事”时,我隐约可以见到你憔悴的疲惫的身影和无助的眼神。在你的“故事”中,我对你的“故事”是“同情+怜悯”和那个“故事”里的人了,使我有了发誓要帮助你的冲动,显然,你的“故事”对我产生了神奇的功效,太神奇了。我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就在那天还真的是遇见了比我更极擅长讲故事的“高人”。自此,你的“故事”里的那个人作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闯进了我的生活和工作,而且身后还跟了一大串大大小小的“故事”,且“故事”里的人(自然也包括我),喧嚣着奔命在途,不断地延续着你的“故事”… …
人依靠故事生活,故事需要人去填充。有名有姓的人都活在故事里。更多不知所谓的人成了故事里的潜台词。在时间里,故事被人小心翼翼的包裹着,在适当的时候,会有人来抖开这个包裹,故事与扑鼻的灰尘(新的故事)一起夹杂着、质疑着、无奈地延续着。
然后,就是说给谁听,以及谁会信以为真的故事了。
当初,你的“故事”感动了我,且令我为之而动容,付出。如今,却发觉你的“故事”忽悠了我!
在你的故事中,不能估量的结局和必须要参和进去的情节,而且你明确告诉了我(兄弟,出水再看哥的两腿泥吧;放心吧,我做事不会叫你为难的,老师;我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你就当我的企业也是你的吧,云云,不同的台词还在日新月异的补充着)------ 你看,人是这样的,为了“故事”的“精彩”,信誓旦旦,唯恐不及。听着你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尤其是看到你讲故事时那样的神情和语气,怎能不叫人相信你的“故事”呢?不信,就见鬼了。
如果一个好的故事一定要花好月圆,那么你的“故事”更接近于拍案惊奇,而且我常常不认为花好月圆代表了一个美好的善意。就像有人这样说:“不要低估一个充满蠢货的世界,他们的破坏力惊人的巨大”。事实上,我也位居蠢货之行列。但是我从来不认为蠢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可能是这位讲出此语者,与蠢货的缠斗中败居下风。才会有这样的故事总结。
再回到故事和讲故事的人吧!我原本想引出一个更大的话题,但是编纂故事的能力仅限于此,唯恐有人会对号入座。在这个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故事,邻里之间的细碎八卦,说书人的口传心授,在暗夜里游荡的鬼故事,在政治雄才中描述的桃花源,文人雅士之间的诗歌笔墨,乡野之中的俚语俗风,业务合作中的友善帮扶,更有那不知年月的传说。这些都是故事!
然而,现在,我更关心着你的“故事”何年何月何日如何结局?拭目以待,我必定会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等你,再次聆听你的故事的续集,不见不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