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2022新版)》
刘震云
>> 与人对话的中国文化和浮生百姓,却因为极端注重现实和儒家传统,由于其社群、地位和利益的不同,由于其人心难测和诚信缺失,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
>> 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由此,我们忽然发现,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这种累,犹如漫漫长夜,祖祖辈辈磨砺着我们的神经。
>> 但慢性子容易心细,心细的人容易记仇。
>> 记仇不是记血窟窿的仇,而是他娘砸过血窟窿后,仍有说有笑,随人去县城听戏去了。也不是记听戏的仇,而是老李长大之后,一个是慢性子,一个是急性子,对每件事的看法都不一样
>> 不瘫时常说假话,瘫了之后句句都掏心窝子。
>> 我不是说这事,是说这理儿。不拿你当朋友的,你赶着巴结了一辈子;拿你当朋友的,你倒不往心里去。
>> 事不拿人话拿人呀
>> 听明白了,还是想占人便宜,遇事自个儿拿不定主意,想借人一双眼
>> 没短处在人手里,事儿倒好办;她尝到了把你短处的甜头,你想短痛,她倒不答应了。
>> “其实论理不论理我都不怕,就怕自己哪天忍不住,一时性起,拿起刀子杀了谁。能因为一句话杀人吗,老曾?”
>> 被人杀了不算什么,被人绕死可就太冤了。
>> 原来世上的事情都绕
>> 同样一件事情,对自己有利没利他不管,看到对别人有利,他就觉得吃了亏。
>> “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在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 占了便宜正好,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
>> “你生性老实,闷着头读书行,做官如在豺狼中行,怕是要吃人的亏。短则一年,长则三到五年,如果不进大狱,怕是该打道回府了。”
>> “如果有朝一日官位不保,千万别想不开,还回麻阳跟我学医。不为良相,宁为良医。”
>> 正因为断得七零八落,延津大治。不到万不得已,不到杀人放火的程度,
>> 可世上啥最毒?就是人的心。人心毒不是说它狠,是说大家遇事都不往好处想,盼着事坏。
>> 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
>> 虽然只得罪了几个人,但好像把全延津都得罪了;虽然与几个人不对付,但好像跟全延津都不对付。
>> 换生不如守熟。
>> 这些年杨百顺经历过许多事,知道每个事中皆有原委,每个原委之中,又拐着好几道弯。不但人看不清楚,连个猴子都看不清楚;正因为把银锁当成了知己,才落得个如此下场。
>> 世上不怕别的,就怕相同的东西绞在一起;麻烦麻烦,就是相同的麻搅在了一起。
>> 但有活儿干就不能叫累,没活儿干等活儿的时候,才叫累呢。
>> 人相互一有隔阂,对方便无做得对的地方;同做一件事,本来是为对方考虑,对方也把你想成了另有想法。
>> 啥叫废话?说些已经过去的没用的事;啥叫有用的话?张罗些前面的有用的事。
>> 不苟言笑的人,一般背地里都有些好色。
>> “啥叫悲呀?非心所愿谓之悲呀。”
>> 第一句是:“话是这么说,但不能这么干。”第二句是:“事儿能这么干,但不能这么说。”第三句是:“要让我说,这事儿从根上起就错了。”
>> “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里的事,一件事扯着八件事。你只给我说了一件事,我如何去断八件事呢?”
>> 一个人总顺着别人的心思来,自己心里就有些别扭;但一个人自己别扭,也比再让别人别扭自己强。
>> 老詹传教虽没传给别人,但传给了他自己。老詹在时,吴摩西并不信主;现在老詹死了,吴摩西也不想信主,但老詹这个人,让他信了。吴摩西心里那道亮,并不来自主,而来自老詹。
>> 街上怎么说,那是街上的事;自己怎么做,才是自己的事。
>> 爸妈不亲你,有不亲的好处;爸妈护着你,有护着的坏处。
>> 可见能否成为朋友,不在相处的长短
>> 一个人想和另一个人成为朋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 戏里说的事,也是世上的事,怎么戏里说的,就比世上的事有意思呢?
>>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 曹青娥这时才明白,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
>>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哇。”
>> 趋生不如就熟。
>> “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
>> “我还看穿一件事,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 半生不熟,适合说心里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