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味道,这三种味道特别敏感。那个年代,谁家煎个鱼,整个胡同甚至整条大街都能闻道,有时特意跑到煎鱼人家门前的粪堆上朝里猛吸上一口,估计赛过大烟。如果就着这个味也能吃半个煎饼。五月端午煮粽子,傍晚时纷粽香飘满全村,寻常人家吃的是大黄米粽,看到生活好的人家包的糥米粽那真是眼馋。除夕早晨约定俗成的煮肉日(煮猪头、猪爪、下货),木柴的烟味和肉香味融合在一起,就成了年味,这是我过年印象最深的味。这三种味道深深的烙印在七八十年代孩童的灵魂中。
刚烙好的煎饼,如果抹上点大油,那时管用肥猪肉、花肢炼的油叫大油,再撒点盐,或者直接撕撕放碗里,使开水泡泡,拿勺子掘上点大油,再放点盐,没有大油,就卷点红糖,那简直是太香太好吃了!娘偶尔会饲闹点臭豆腐,放点葱花和盐,跟咸鱼有一比,比娘做的面酱好吃多了,还有豆腐渣思的那个渣酱,泡上豆粒和萝卜块也是家常菜,里边的萝卜块粘乎乎滴也刚有滋味。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馋的原因,那时候碰到电驴子或是偶尔遇见辆汽车屁股后面冒的汽油味都喜欢闻上两口,还有去合作社,你就是不买东西,那酒缸,酱油醋缸飘出来的那味也让你留连忘返,更不用说点心、饼干的味了!
别说了,流哈拉子了。(511)
2017年6月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