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跟曾经的我一样
以为人生只有一种活法: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毕业找工作,然后一辈子赚钱花钱,结婚生子,兢兢业业给别人打工,最后退休养老,完成一辈子的任务?
如果你回答:难道不是这样么?
那么我想说,OK,你就是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那些个那仅仅掌握20%社会财富的80%的打工仔。(参见上文“为什么你读了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我22岁大学毕业,面临保研,出国还是工作的时候,我思考了这样一件事,算了这样一笔账:
如果我毕业只能找到月薪10000左右的工作,北京房租3000,吃饭交通电话费等等基本开销一个月可能8000没了,还要买衣服,护肤品,孝敬爸妈,旅游。。。那么,我要何时和如何才能过上我想要的生活?
靠升职加薪么?升职加薪了,生活品质跟着提升,开销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啊!赚1万的时候你买1000的包,赚5万就买1万的包了!
所以,不要跟我说什么升职加薪,什么跳槽,什么提高能力这些都是表象,都是扯淡。
上面的思路,从本质上概括起来,只有2个方向:
1.为了增加收入>提高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收入
2.为了增加收入>增加工作时间。
说白了就是一让你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值钱,而出卖更多的时间用来工作。
是的,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把自己的时间卖得越来越贵,越来越多。
但是,这样想着想着,我就觉得有点不对。。。。20岁-30是人体精力脑力体力的巅峰,30岁开始走下坡路,为了增加收入,我却要在30岁开始,让自己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或者每小时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这好像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脑海中突然闪现了一个画面

每天赚钱花钱的打工仔,像不像这只在上面跑的仓鼠?
不跑就会饿死,为了生存,要一辈子不停跑
跑跑跑跑跑,为自己为家人为下一代为责任感,跑到死。
NO!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觉得我必须要找到一个方法改变或者突破,一定有什么我不知道的方法,一定有很多人,过着我未曾了解的人生。
于是,在经历了失恋,放弃保研却又考研失败,然后因为心力交瘁满脸爆痘的我,开始了大量看书和重新思考人生。
就在这个时候,一本书出现了。
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我23岁看到的,几乎改变了我一生的一本书。
《富爸爸穷爸爸》

其实很多人都看过这本书,但是可能很多人并没有领悟这本书的精髓,或者即使领悟了,也没有足够的行动力照做。还有很多人说,这本书是21世纪最大的洗脑传销书。
FINE

我笑而不语。
你们爱怎么想怎么想,反正我是信了。
我们5年以后,见分晓。
人与人之间,每天决策和行为和思想上的差距,哪怕只有1%,365天以后,已经拉开可能几十倍的距离。

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首富王健林爸爸,可以轻松就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你却发现自己好像再活个100次也赚不到一个亿。
如果没有改变,可能今天你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帮助你,越来越远离你想要的财务自由。
FINE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非常简单。
3句话就可以概括:
1.大多数人生活在赚钱花钱的老鼠圈,思维方式不改变,一辈子跳不出一个圆。
2.要想实现财务自由,就要不停买入资产,带来被动收入,让自己被动收入大于生活开支。
3.四个象限图,一张图概括经济社会中所有个体,打工仔,自由职业者,老板,投资人的本质区别。

从我领悟了这本书的精髓以后,我的每一个决策和每天的行动,都是以实现财务自由和成为投资人为终极目标。
我记得2014年的时候我在申请香港的学校,跟同期申请香港和美国的小伙伴聊了起来,他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说,哈哈哈哈财务自由!
然而当时的我,其实真的是在放大话。因为刚毕业的我,完全不懂,如何才能实现,连入门都不懂,甚至连社会都没有进过。
但是,我就是鼓起了勇气,敢想,也敢说。
更敢做。
于是我就来到了香港,我就开始从事财富管理行业,我就开始建立自己的团队,我就定下了5年升DD的目标。

我希望有一天,可以躺在沙滩阳光海岸上工作,然后每天的工作不是为了生存,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不想要带着压力去工作,只是带着动力和兴趣工作,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有意思有挑战有变化有创意而且需要动脑的事情。
我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就是先实现财务自由。
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
到底什么是资产?
房产是不是资产?
资产和财富的区别是?
什么是被动收入?
投资人和打工仔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
实现财务自由是一个目标,需要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达到?
我终其一生的梦想,就是从下图左上角的打工仔,变成右下角的老板娘,不对啊呸,是投资人啦!

我是与你们一同,走在实现财务自由路上的,
你们的名言阿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