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老板给新人买那么贵的器材眼睛都不眨一下,而对我却面露难色的时候,瞬间感觉前面几年积累的好感都耗尽了,心里只想翻他一百个白眼。”
听着朋友碎碎念的时候,我意识到他和老板进入了感情的疲倦期。
跟爱情相似,同学和同事之间的感情也会经历充满新鲜好奇想要探索,互相磕磕绊绊磨合,彼此情投意合,到突然有一天开始下意识地排斥对方,去寻找自我的n年之痒时期。如果平缓地过了这个阶段,两个人之间的相处会更融洽也更有分寸感。而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处理好或者妄想一步登天地用蛮力解决,两个人很可能就彼此停留在了最糟糕的充满嫌隙的此时。
有人留言说:“时常回想,如果当年好友情绪低落状态低迷的时候,我没有用自以为是的犀利逼她面对问题,也许我们现在就不会不如还没有开始的陌生人。关心则乱,明明内心知道再熟悉都要有个界线。可是还是挡不住一心想要为对方好的心情,用自己的经历强行解读她的心理。我后悔了,她也后悔了,可是来不及了。”
这是另一种的感情疲倦。如果两人当中的一方经历或承受着超出平常的压力,下意识地对对方的容忍会下降。要是此时,另外一方还要求情谊如初或者强迫对方接受理性的分析,对方就会被迫在保护自己和继续友情之间做出抉择。一般情况下,人的趋利避害本能为了让自己免受更多创伤会选择切断友情。
如果知道事后会后悔,处于同学/同事情疲倦期的我们该怎么做去呵护若干年的感情?
第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判断这段感情是否由于自然或不可抗的环境因素突然处于疲倦期。一个标准就是对方做了什么让我们心理不舒服的事情,我们会不会给对方找理由。简单地说,对比一下现在你对他们的态度和以前你对他们的态度,如果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变,十有八九就是处于疲倦期,需要红灯警示自己不要让消极情绪控制。
回到开头朋友和上司之间的例子。以前也发生过若干次类似的事情,但朋友的看法是 “老板就是老板,懂得平衡下属之间的各种关系。不光如此,还特意关照新人让他们尽快有归属感。”到第二个例子,就是她低落的时候,“我”也跟着难过,想陪着她一起度过。而不是恨铁不成钢,迫切想把她拉出来,不让她有一丝发泄负面情绪的机会。
已经确定了自己和同学或同事处于疲倦期,或者彼此看不顺眼的时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两个建议,一个是提醒自己保持初心,第二个是增强自己的钝感力,让时间把这段感情缓慢地带出疲倦期。
记得以前我和某个朋友进入疲倦期的时候,我会尽量克制自己不去找她,因为担心偶尔控制不住自己会说出一些伤害感情的话。而学习和工作上的接触,则尽量客观,不牵扯太多感情方面的东西。
在这个之前,我需要跟她打招呼说,最近状态不大好,可能需要自己调节一下等等。她如果懂我的话,自然会给我留出空间和时间。当然,当我觉察到对方状态不对,试探了几句之后对方没啥回应的时候,我就知道该让她自己消化处理了。
可能一些人要抗议,你这是教唆我们逃避问题,拒绝沟通。不是的,之所以喊它疲倦期就是因为这个阶段两个人之间的情绪是反复的,可能昨天沟通了两个人豁然开朗了,今天醒来看对方和别人勾肩搭背突然又不爽起来。今天继续沟通好像又没事了,第二天又会因为对方做什么事叫了别人没叫你而耿耿于怀。于是两个人之间就会处于不停地质疑和解释的慢性消耗循环中。这种消耗反而会更快地让一段感情结束。
大家关于钝感力可能有些陌生。它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钝感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的。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钝感过度了可能感受不到外界的情绪,而钝感不够则容易受外界影响情绪起伏大。
一个钝感过度的例子是我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有个同宿舍的女生跟我道歉,她说:“对不起,我曾经偷偷地讨厌过你很长时间。”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有这回事?”,第二反应是“为什么讨厌我?”第三反应是“算了,反正都过去了,我也没感受到啥”,最后就一笑泯恩仇了。这个得感谢我当年埋头苦读,没有精力去关注学习之外的事情。
等到本科的时候,切切实实地经历了好几次来自同宿舍或者同班同学的或长或短的敌意。一直以来不是很在乎别人的成绩和排名,于是就有了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后面走来同学,笑着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的影射。因为不习惯和室友成群结伴,你等我我等她拖延时间,于是就有了毕业那年室友说:“知道吗?我之前有一段时间觉得你很自私,很不喜欢你”。
不过这一次,她们每一次酸溜溜或者不爽的时候,我都感受到了。我没有解释,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能告诉自己,不要太敏感想太多。每次不爽的时候就让自己要相信时间的力量,时间久了她们就知道我的为人了。
而假装迟钝和淡定的背后,是每次听她们说话都巴不得竖起耳朵听或者觉得她们避开我讨论就是在说我。所幸的是,虽然很在意,但是强制性的心理暗示让我更加专注当下需要解决的重要事情,从而保持好学习成绩。在毕业的时候和她们感情反而破冰了,用了四年的时间。
对一个人印象或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他们判断别人的标准,那个标准和他们的经历有关并且个体差异可以非常大。我们无法要求背后不被任何人说,但是却可以控制自己对一些言语的反应。
这里贴一下钝感力的五项铁律:
1. 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 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 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 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 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开头的朋友听了我的经历和建议之后,过了几天他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跟我说:
“这几天我也没搭理老板,但是今天他看我在忙工作缺材料,居然像小孩子一样帮我找来了材料。突然觉得自己之前心里翻白眼好幼稚。觉得老板心里还是有我的。”
我默默地白了他一眼:“没事,过几天你又会玻璃心的,相爱相杀,你以为那么容易结束?还是修炼修炼钝感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