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正因为王安石将“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他所著的《伤仲永》还被选进教材。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其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间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纤折而不味薄。王安石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是突出的,他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其言简练明快,却无害于笔力雄健。《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该文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王安石的一些评价人物的小品文,脍炙人口。如《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感。他还有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如《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又曲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