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实的专业精神是临床医学职业基础
~临床医学教育漫谈之六
Schanze
做一个医生也许是不少高中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以优良的高考成绩,换来大学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美梦终于成为了现实。但是当真正接触到医学课程时,有些同学蓦然发现自己对专业的热情并不高,学习成了一种机械的惯性,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好分数,找一个体面好工作;甚至在毕业后面对繁忙的临床工作,烦躁的病人,专业能力的压力等,焦虑一直萦绕不去,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等等,即使有了一定的经验,成为该专业的高年资技术骨干,仍然有许多医生需要面对繁重的医疗任务,时刻保持待命状态,紧张谨慎,小心工作,更不用说累人的技术职称升迁了,等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也有许多医生能够热爱专业工作,不为良相,宁为良医,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专业技术岗位,以治病救人为自己最大乐趣,等等。因此,上述情况表明,对医学专业的热爱,不但关系到这些医生本身的专业发展热情,也事关医生本身的生活质量,也影响近年来倡导的整体医疗环境的建设。那么问题的答案出在哪里呢?关键在于是否选对了从事医生职业的人。
从现有的高考体制来看,只要高中毕业生一旦有了从医的想法,分数又达到录取标准,基本上就能毫无悬念地迈入医学院门槛,而没有进行过认真的甄别,年轻的同学是否适合做医生,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以笔者曾经学习过的伦敦大学医学院为例,每年招收的医学生,不但需要有优异的会考成绩和良好的中学学习背景,而且必须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测试报考医学院同学的专业意向情况,心理偏向,思维模式,性格特点等方面,最后再进行综合评估,决定是否录取为伦敦大学(UCL)医学院的学生。因此进入医学院大门的都是相对适合从事医生这个职业的。不过,如果能进行这样的入学筛选,牵涉到一个基于完备反馈数据的评估系统的建立,以及一个与之相配的灵活的高校录取体制。从我国的现状来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实行入学前测试制度短期内尚有一定困难。也就是说,每年经过高考进入医学院的学生,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已经基本框定,不顾他自身的条件是否适合从医,因为当他接触医学课程后,发现医学学习成为一种严重的心理负担时,更不用说学习的快乐,其他的职业选择已经基本不可能,可想而知,这样的准医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后,会带给社会什么。针对这些医学课程学习不适应者,或者说是不适合者,伦敦大学医学院也给予了他们充分的选择,容许进入基础医学研究方向的培养教程,再一次将医学生进行了分流,从而也再次将临床医生培养精准化,从源头上进一步掌控了临床教育质量,
奠定坚实的专业精神,决定了职业生涯的投入热情。目前,在现有的医学教育体制下,如何加强专业精神教育,切实让一部分同学逐渐坚定从医信心,产生兴趣,真正爱上临床医学各分支专业,踏上选定的职业之路,是医学院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是应该让部分学生能够发挥所长,保持他们对感兴趣专业的专注,尽快与学校及各相关管理部门协调,建立适当的专业流动机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流动考核体系,从而向社会输送更具有坚实专业精神的合格临床医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