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970575/6602ccfa2749446d.jpg)
没有公开列出的条件才是更具力量的条件。
有时候条件是隐形的,是心照不宣的。看不见,大家却心知肚明,多是会自觉(不得不)遵守的默契。
除了继续负责厂部工作外,老周没有给回归的国建提出其他要求。
“自己兄弟”,很多事是不需要挑明的。何况大家正在做的是“自己的事业”,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约束自己的应该是自己的目标,而不是靠一起共事的他人。
虽然老周没说太多,但相信国建是知道他要想说什么的。相处时间太长,相互间都知道各自的秉性。老周不是能够忍得住不说话的人,他没说那得憋得多么难受。当然,他不会提出什么条件,他要说的最多也就是一些泛泛而谈的话。比如管好人,管好质量,减少返工控制成本之类。这些话其实不说也罢,国建是有认知的,只要愿意,他会在我们现有条件下执行得十分彻底,甚至“六亲不认”。
我甚至想,可能老周也正是知道了国建的这种性格,所以才会忍住没有多说。
本来像我们这种发展初期,仍需要为生存挣扎的企业,是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只有两者间找到一个适合的平衡点才有利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如果国建回到他当初在质检科时候那种“只讲原则”的状态,无论是真正觉悟,还是“赌气”,都是不利于公司发展的。况且,当国建“六亲不认”的时候,无疑会让老周变得更累,更麻烦。他可能会花很多精力去处理和平衡一些关系,毕竟这个企业和企业外围他的关系人不少。
国建也是聪明的,他知道这次开口提出回来并非易事。难的不是老周或者我对这件事的态度,他应该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性格,不会有任何障碍。他要克服的是自己内心的障碍,那些自尊心作祟的想法。
既开了口,他一定也有了很多心理准备。包括工作安排和自己的工作状态的定位。不敢说已经决定要肩负起多大的责任,而是已经给自己定下了一些规矩,包括尽量配合老周的安排。
从这点来说,老周没有给回归的国建提额外条件,连平常的“苦口婆心”都没有,无疑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做法,既维护了兄弟的面子,保留了情谊,又让国建有一种亏欠的感觉。
而对于我来说,我是从心眼里欢迎他回来的,我一直把他当成朋友的,哪怕一度曾十分想忘记他。
早安,六月十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