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阅读能力发展需要经过四个阶段,翻书期、图片期、故事期和文字期。这四个阶段是按照能力划分的,不是按照年龄划分的。
孩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是图片期。怎么判断孩子进入了图片期呢?
进入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是拿到书先去挑他觉得有趣的画面,二是还会观察和故事主线不怎么关联的细节。但很明显,他已经越过了乱翻乱咬的阶段,真正对书本有兴趣了。
孩子会很仔细地看画面和他关注的细节,能专注在上面,时间也拉长了,这是他的阅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提升。
但这个时候,会出现一种常见的情况,孩子注意的和爸妈注意的不一样。爸妈因为熟悉文字,自然会把焦点放在和故事主线有关的信息上。而孩子才不管那么多,他是对什么有兴趣就看什么。所以爸妈讲东,他却看西,一来二去,爸妈就没那么多耐心了,会觉得“我放下自己的事情不做,这么费劲地陪你读书了,你还这么不认真,不专心听我讲故事,真是不体谅人、不懂事呀”。
这个时候,如果爸妈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不是不专心,而是专心在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所以,爸妈要看看孩子到底在专注什么,然后帮他们做三件事:指物命名、丰富形容、口语延展。
指物命名
例如,图片上有一只狗,爸妈可以问孩子,“这是什么?”“哦,是小狗。”这就是命名。
丰富形容
要想办法形容这只小狗。爸妈可以问孩子,“小狗会这样呢?”“汪、汪、汪。”爸妈可以说“这是一只会汪汪叫的小狗”。然后继续,“这只小狗是什么颜色的?”“是白色的,然后呢,胖胖的,真是可爱的小狗呀!”
口语延展
从指物命名,到形容它的叫声、它的颜色、它的体型,当共读中对话的用词越来越丰富,句子越来越长的时候,就已经在做第三件事——口语延展。这时候爸妈已经帮着孩子在练习叙事了。只有当孩子具备了这些能力之后,才会顺利买入阅读的第三阶段,这时,爸妈期待的专心也会慢慢出现。
现在用一本书做完整示范。这本书时《好饿的毛毛虫》,是很著名的儿童绘本。
一般情况下爸妈是怎么陪孩子这本书的呢?
他们通常是看着封面说“今天妈妈买了一本新的故事书,你看,这上面有什么?喔,是一只很大的毛毛虫,来,我们看看里面讲了什么。”然后就翻书页了。
一本书少说也要二三十元,结果封面就这样跳过了,太浪费了。实际上,只是这个封面就可以做好多事情。
可以这样和孩子说:“来看妈妈今天买了一本新的故事书。你看里面有什么?有一只毛毛虫,是什么样的毛毛虫呀?”
小孩会说:“很大的毛毛虫。”
“很大,然后呢?”
“然后,哦,是绿色的。”
“喔,很大,绿色的毛毛虫,还有呢?”
“红色的脸,还有呢?”
“还有,绿色的眼睛。”
“还有,绿色的眼睛外面是什么?”
“绿色的眼睛外面还有黄色的框。”
“眼睛上面有什么呢?”
“哦,还有触角,紫色的触角。”
“哦,紫色的触角,触角时长长的还是短短的?”
“长长的触角。”
“还有呢?你看毛毛虫身体下面是什么?”
“嗯,还有脚。”
“对呀,它还有脚。我们来一起数一数,1、2、3、4、5、6只脚,对不对,还有吗?”
……
就这样,爸妈一直问,孩子就一直观察。
先是,引导孩子观察画面;
之后,带着孩子指出画面上所有东西的名称;
再后,再在加上形容,包括东西的大小、颜色、形状、数量。
当孩子每说出一点,或说出一个新的描述时,就要先称赞他。
等孩子做了很多描述后,也不要翻页,接着爸妈要做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孩子刚刚讲出来的所以词汇和形容,用自己的话串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就像这样:“喔,真棒,你刚刚说你看到了一只好大的毛毛虫。这只毛毛虫有绿色的身体,红色的脸,绿色的眼睛,眼睛外面呢,还有黄色的框,它还有两个紫色的长长的触角,而且,它还有1、2、3、4、5、6只脚,它这是一只很特别的毛毛虫呀!”
有爸妈会问,我第一条这样做了,明天怎么办?
第二天还可以拿出书,还可以看着封面说:“我们今天比赛,我先讲,然后换你讲,讲不出的人就输了。好,现在开始,绿色的身体,换你!”
“红色的脸。”
“好,换我。”
“绿色的头。”
……
“六只脚”
……这样轮流进行,会发现孩子观察的点越来越多,从一点开始,到能讲一大堆。这是,为了赢你,他可以对毛毛虫进行淋漓尽致的描述。
这是最好的口语延展练习!
说到这里,有爸妈会问,这样读有什么用处呀?
这就是给孩子以后写作文打基础!
这里有个对比,有两个孩子写作文。
第一个写:这幅画上有一只毛毛虫,它好大呀!
另一个写:我看到草丛里有一只毛毛虫,它很大,它有绿色的身体,红色的脸,它绿色的眼睛外面还包着黄色的框,而且,它还有两只紫色的长长的触角,还有六只脚呢。这只毛毛虫真是与众不同呀!
我们可以迅速判断一下,第一个小孩子能的几分?第二个小孩子能得几分?
孩子的写作能力不会从天而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和父母的共读,练习观察能力、描述能力、串成完整语句的能力,这是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在图片期这个阶段,除了利用图片练习指物命名、丰富形容、延展口语外,仔细观察和描述画面,就是让孩子知道,这一页一页的画面之间是有关联的,而这些关联把画面连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那怎么和孩子讲故事呢?
先要说明的是,这个阶段的爸妈要有耐心,因为一本故事书,至少要讲上五六遍,而且每一遍的方法还有调整。
第一遍:不讨论,不发挥,逐字念
孩子第一遍听故事,对内容是完全陌生的,他也看不懂字,只能听大人讲。所以第一遍读的时候,就一字一句,按照书上写的念,从头到尾,把故事讲完。这是孩子的耐心可能已经用完了。
第二遍:启发观察
第二天,爸妈还拿出这本书,继续讲。不同的是,孩子已经大概知道书里的内容了。再讲的时候,就要发生改变了。
这次在讲的过程中,爸妈可以边讲边问:然后呢?接着呢?什么出来了呢?真的吗?发生了什么?
虽然还是爸妈主要在讲,但孩子已经知道了大概内容,他就会回答,就会补充内容。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爸妈还可以讲这本书,但慢慢要减少讲解,增加提问。慢慢的爸妈越讲越少,孩子越说越多。直到爸妈只用问:然后呢?接下来呢?然后呢?这时,讲故事的主角已经变成了孩子。
当孩子对故事越来越熟,爸妈也可以耍个“赖皮”,说:我今天累了,咱们交换一下,宝宝当爸爸(妈妈)讲故事,爸爸(妈妈)当孩子听故事。孩子在讲故事中,爸妈只需要在一旁说:真的吗?真棒!你好厉害!讲的真不错!
这个阶段讲故事的原则是:第一次不讨论,先让孩子熟悉内容,之后不断重复,重复中变化方法,一步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要把孩子的能力培养出来,然后放手。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