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唐代教坊曲,七言四句诗。长短句之浪淘沙始于五代李煜两词,此调有小令和长调两类,小令为浪淘沙令,长调为浪淘沙慢。浪淘沙令,又名“过龙门”、“炼丹砂”、“卖花声”等。以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为正体,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潺、珊、寒、欢、阑、山、难、间”第七部平韵字。独、别两字入声。
“帘外雨”三句:五更梦醒时分,但听窗外雨潺潺,身在罗衾却有阵阵寒意,不是罗衾太薄,而是意志消沉而心寒。帘,而不是窗,李煜被禁锢内院深宅,透过层层帷帘,还能听见屋外绵密的雨声。春雨真是春意的象征,他既不能看见屋外,又怎知春意阑珊呢?那是幽叹春光流逝太快。
五更,凌晨。古代将晚上七点到凌晨五点的十个小时,即从戌时寅时,分成五更。所谓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一更闭城门、二更上床睡觉、三更半夜换日期、四更睡得最沉、五更天光开城门。
“梦里”两句,倒叙梦中情景。只有在梦里,忘记了自己囚臣的身份,沉迷在欢乐中,可惜时间太短,梦太短。
下片回到现实,有无限的感慨。独自莫凭阑!可是如今只能独自凭栏。大好的江上失去容易,再得到就难了。看着落花随流水而去,知道春天大好的时光已经不可挽回,过去和现在,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呼应前文“春意阑珊”。
“天上人间”四字好,省却一万字,那是心中无限的惆怅,哀到极点竟无言!君不知,君王本来就该生活在人间,而不是在天上逍遥,不食人间烟火啊!李煜败亡势所必然,至今不悟。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伤春,此词则哀秋,都是哀亡,哀往日风光。
上片写别软禁在深院,孤苦伶仃,没有一个人前来,台阶上都长满了苔藓,对比往日的莺歌燕舞、燕宴终日,能不悲哀!消沉至极,连帘子也懒得卷起。
下片回忆往日金陵。金陵古城拥长江天堑,钟山龙盘,石头虎踞,似乎固若金汤。金陵的气势唯有吴侯孙仲谋时期最为雄壮,到了后期,也只能以铁链锁江来阻挡司马晋的攻伐。后来的所谓十朝古都更是不堪,包括近代天国、党国的首都,都是的短命的王朝。刘伯温说的好:“雄视江左,耻为十代故都。”天堑、钟山、石头城都是靠不住的,梦想依赖天然条件的君主,都不是明君。
所以,李煜只能感慨铁链已被沉到江底,金陵城的雄壮之气已然湮没在荒草野蒿之下。
“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李煜如此悲叹,他的境界与张若虚就要差了很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种对宇宙永恒的理解和历史沧桑感,李煜是致死都不会领悟到的。而王昌龄的那种豪气,他天生也不具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凡他有一点这样的豪气,也不会在此像个女人一样“凄凄惨惨戚戚”了。
李煜的词,感情深沉、动人,但是作为一个君主,他的词实在是非常浅薄。
浪淘沙令•祭烈士
1999年5月初,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领馆,致我三名记者殒命他邦,今已整整廿三年。
儿女去无还,断壁残垣。银河蒙难亦无端。忍辱含冤多少载,老少无颜。
巨舰起波澜。鹰击夷船。九天揽月白宫涎。蕞尔岛邦争犬吠,小丑蛮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