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单位较忙,下班迟,午饭经常手忙脚乱的,老公每天中午必须吃面条,这是他从小到大的饮食习惯,外面卖的面条不爱吃,就喜欢手工面。
今早突然想起久违了的连锅面片,简单易做,还好吃。于是,和好面,擀成圆片,用保鲜膜包好,放在案板上,盆里泡上需要的配菜,出门上班。
不知怎的,每次吃面片,就想起父母,思绪会穿越到小时候。
现在回想,那时候的父母太不容易了。我们姊妹六个,年龄相差基本都是两岁,每天清晨,六个学生各自背着书包,睡眼惺忪的,前后脚出门上学,书包里面除书本,笔盒,就是母亲前一晚烙的饼子。而作为教师的母亲,总是先我们半个多小时出门,每每最后离开的是父亲,他洗漱完,就钻进厨房,和面,把择好的菜泡进盆里,才赶去上班。
中午时分,大家也是先后回家。父母永远是第一时间进厨房,生火做饭,我们兄妹几个,则是各就各位:扫院的、打扫房间卫生的、擦桌子的、倒垃圾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忙活起来,这些活,当然都是父母之前安排好的,所以,没有争抢,没有推诿。
手脚利索的大姐,此时一定是和父母围在大锅边,揪面片,那小巧匀称的面片,像雨点一样,从他们的手中飞出,争先恐后的落入锅中,和红的、绿的,形状各异的菜汇和在一起,翻腾起伏,饭菜的香味,随着锅边冒出的热气,在厨房中弥散开来。
这种连锅饭,一直是我们上学时,午饭的主角。
也有例外。
在寒冷的冬天,父亲早早在食品厂买好牛骨架,羊骨架,挂在厨房。说是骨架,其实骨头上肉不少,类似于现在市场上卖的排骨。因为父亲食品厂熟人多,他们只要看父亲去卖,往往手下留情,骨头上的肉基本都存留。隔三差五,父亲会在晚饭后洗上一些,泡在大钢精锅里,早上焖在煤炉上去上班。中午放学,我们不仅能吃到香气四溢的牛肉泡馍,还能津津有味的啃骨头上的筋和骨髓,常常吃的满嘴流油。
午饭一般是在一点结束,父母和哥哥姐姐都会小睡一会。我和弟弟没午睡的习惯,收拾碗筷、洗碗的活自然落到我俩头上。
流年转,时光缭乱,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姊妹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和孩子,父母早已在十几年前先后离世。
但父母的辛劳和饱含爱的一蔬一菜,愈久弥新,长期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丰盈着我们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