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谷,千年小镇。涪江河出绵州第一码头重镇,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那是史学家研究的课题。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确实发生了令上万居民都难以忘怀的故事。
史无前列的那场文化革命运动,不仅是在政治思想领域冲刷着小镇上男女老少的灵魂,同时文化革命如同涪江河水一样也在荡涤着每一个的心灵,东风区五七战校二连三百多名师生员工,在接受思想改造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参与到了伟大的革命运动之中。样板戏是革命运动中的伟大而丰硕成果,李志凡老师在自觉革命洗涤灵魂的同时,积极的组织了一批革命小将参与到了发扬革命文化占领舞台的文化运动,一场大型红色芭蕾舞《白毛女》在他的带领下,经过战胜了各种困难后,终于搬上了丰谷建于上世纪民国期间的戏院子。
一场一场的演出,白毛女红色音乐的每一个音符把戏院内卡卡角角留下的川戏锣鼓声冲涤得干干净净,一个个演员满怀革命激情,精神抖擞把占领多年舞台的才子佳人赶出了戏院,“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不仅是在舞台表演,更是渗透到了参演同学和老师的心灵,同时,也让这个千年小镇接受到文化革命带来的文艺成果。
时间,也如同涪江河水一样,有汹涌激荡的时候,也有静流之际,千古江河万古流,真的是光阴如梭哦,一晃,快半个世纪就过去了,但是经历那段特殊时期的少男少女如今已进入花甲岁月,组织老师李志凡也是古稀老人,但每当那个熟悉的音符跳入他们的耳蜗时,不由得轻声相附,内心中涌动着半个世纪前那种激情。回忆?回味?怀念?怀旧?各有不同,但共同的是那段岁月的记忆是喘气之年都难以忘记的。
最难忘,剧中反角黄世仁母亲黄母的扮演者。
张淑君,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式传统名字,在白毛女剧中扮演反角黄母,一在般同学看来,那个年代都是革命小将,能参加白毛女剧组已是一种无上光荣的,但一名女生能出任这个角色,确实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也不知李志凡老师是如何做通张同学的思想工作的。记忆中的张淑君同学稍胖,体态行动略缓,而恰恰就是这种形体,被李老师看中,在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培训之后,她出演了,而且走上了舞台,十来分钟的出演,让人在舞台上看到了黄母的凶残与狡黠,由其是黄母看见喜儿被毒打昏迷过去后,她带着狡黠的笑,手拈佛珠在木鱼声中缓慢离场,那表演不仅是恰如其分表现出了地主婆凶残的心理,而是演绎出了对人物一种特殊的理解,能让观众恨之入骨,舞台上张淑君同学一抬手,一举目都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剧情这中,一个少女能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把这个角色出演得如此成功,其后面的故事是难以想象的,但有一点,在我的记忆中,每次的演出,张淑君同学都是自己带个小包袱,里面装着她演出时的服装和道具,演出前,她和其他同学一样,按时来到后台,化妆和换上演出服,在一边看着前面的演出,静静的候台,当剧情发展到需要她出台时,也没有见过她慌乱无神,而是淡定的按计划出演,十来分钟后她的戏份就结束,退台后,换上自己的服装,再收拾好演出服和道具,包上以备下次演出,好像从来没有跟那个同学或者老师打个召呼样,就自己静静的离去回家了。演了多少场,已经没有人记得清了,但是只要是全剧演出,张淑君是从没有缺席过的,但是好像她从来没有参加过谢场,至到毕业下乡。
后来招工回城,她去了哪里?在做什么工作?好像就没有太大的关系吧,至到想起当年北风吹时,费劲脑壳来想这们同学的名字时,真是想不起来了,后来在一次小聚时,问及三姐,三姐才告知其姓氏名谁。哦,记性!
昨晚,李志凡老师在群里又发了一段视频,不由得勾起一些片断的回忆,“白毛女随想”,是啊,随想多好,更何况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的经历呢,随想,随时想,随时把一个个小事慢慢记起来,那是一个时代,肯定也是一个故事。
(公元2019年1月30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