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勒、车床工成长起来的管理思想家到提出“VUCA时代”的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首席运营官罗伯特·麦克唐纳(Robert McDonald)的一代企业家,似乎无数个前世今生的轮回,极其漫长,但其实也就110年。
感觉漫长,是因为发生了很多变革。对应的外部世界是,整个世界,从欧洲到亚洲,从工业革命到二次大战,亚洲,中国为核心的机制被打破,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从英美的老牌强国吊打到被弹丸小国完虐。管理学的内部,也完成了从古典管理到现代管理的换代。
这个换代伴随着无数企业的崛起、成长、衰落;无数企业家的思考、蜕变;无数管理学大师的成长、落伍、淘汰。
多少大师闪耀星空,熊彼特、萨缪尔森、托宾、李嘉图、马歇尔、庞巴维克、马克思、彼得德鲁克、彼得·圣吉、吉姆·科林斯、史蒂文·科、佛雷德蒙德.马利克等等。
尽管其中很多人,在马利克看来是经济学家而不是管理学家。
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在米德维尔工厂,他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
在这家工厂的经历使他了解工人们普遍怠工的原因,他感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是提高生产率的严重障碍。为此,泰勒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并在1911年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著作中阐述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
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需要指出的是,科学管理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精神革命是基于科学管理认为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
现代管理学科阶段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入学院派的教材体系中。
管理学界将此定义为一个经典时刻,“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
从1937年到至2004年,德鲁克著作等身,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
他的贡献在于:“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
管理实践学派的遗憾
1950年元旦,德鲁克和他的父亲去探望约瑟夫·熊彼特,过了8天熊彼特就去世了。
在这次见面中,熊彼特对德鲁克父子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这句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鲁克一生的管理研究实践的风格,成了德鲁克后来衡量自己一生成败的基本标准,也是他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法则。
还是他和学术界格格不入的主要原因。他一边教书,一边做咨询,一边写作,正是这三种不同的身份塑造了他的研究方法与成文风格,也成了他区别于别的管理学者的重要特征。
这种研究方法在管理学术中被称之为“管理经验学派”,这种学派在学术研究中不属主流。因为他们的研究方法不符合科学的“学术规范”,没有“模型”和“论证”,因此很难在学术论文中引用他们的“研究成果”。
德鲁克本人清楚地意识到,他从来就是一个学院派的“边缘人”。但并无以此为遗憾,也不屑于改变。德鲁克本人提供了一个富有洞见的解释:“为了控制学界,美国政府只向那些用数学公式写作的研究人员提供研究资金,自己这类深入实践的学者被拒之门外便顺理成章了。”
2002年6月22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这是一份迟到的荣誉,当时德鲁克已经93岁了。幸亏他活得足够久,给了美国政府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这不是德鲁克的遗憾,这是对管理至今有迷思的我们的遗憾,因为至今,学院派还是教学成千上万年轻人成为管理者的主要渠道。
而各种组织的管理阶层管理水平的现实可能更令人迷茫甚至忧虑,很多充满知识精英、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组织里,至今还在用古典管理科学理论像资本家管理产业工人一样在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