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粥左罗写的这本书《学会写作》,用荧光笔打下记号。当时觉得写的有道理可以用。放在那里久了,重读时,发现一点印象都没有。
不过,标注的文字重读时,依然能够打动我。准备再次阅读,读上10遍也行。
读书的目的是为我所用,找到有启发的部分,记录下来,供内修消化。
自己长时间犯的错误是,文章不能解决一个问题,首先没有确定主题,没有思考,更无写作框架,只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导致一篇文章逻辑不通,不知所云。
对现在的我来讲,急需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会搭建文章的框架。
如何搭建一本书的框架?从这本书找到答案。
搭建一篇文章的框架,首先要确定写作主题。只有确定主题,才能决定思考方向;然后依据对主题的理解,列出提纲。
如何列提纲呢?书中作者给大家总结了14个思考方向。
1.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痛点或者是需求?
2.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或事,是什么观点,方法,概念等等。
3.为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为什么要讲这件事?我的观点为什么是这样?可以用哪些概念、道理、观点、事例去解释它,然后进行全面认证,或者是反面论证。
4.怎么做-你可以写一篇如何做一件事情;如何使用一个概念给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5.分解-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很多部分。6.并列-当你列阵一个观点时,你可以找到一个同一层级不同维度的案例进行并列论证。
7.递进-时间的递进、空间的递进、程度的递进等。
8.关联-这件事和其他事有什么联系?这个人和其他哪些人有联系?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有什么联系?
9.过程-一件事情是怎样发展的?
10.转折-一件事发生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料之外的改变?
11.对比-两个人的对比;两个事情的对比;两个观点之间的对比;不同时间的对比。
12.结果-一个事情的结局是怎样的?13.反思-从一件事、一个人、一个新观念中反观自己,你得到了什么。
14.意义-这件事发生带来了哪些价值?去做一件事有什么价值?学会并正确使用一个概念观点方法会得到什么价值?
朝着这14个思考的方向依据理解,直接梳理出一个列表,相当于思维模型。这样你再确定一个写作主题时,就可以在什么时候都想不出来时,对照这些列表,发散思考,就能想到很多可以写的东西。
其实我们有一个比较常用的一个框架模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比如:
问题-大家的痛点:不会表达,越急越说不清楚;
为什么-越急越说不清楚的原因;
关联-哪些概念可以解释这件事情,心理素质,思维系统,认知体系等等
怎么做-给大家提出科学具体的建议。
根据思维模型就可以列出很多可以值得写的点,列好之后进行梳理,一个初步的提纲就可以写出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