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四口人,没有一个人是我瞧得上眼的,包括我自己。
我们四人都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类型。当然,这得看和谁比,和优秀型的比,没有可比性,就算和中不溜的比,我们还差很大一截,所以,你们知道我和谁比了。
有时,我们在这个比下有余的舒适圈,悠然自得,过着温水煮青蛙的闲散日子。好在我身边有太多优秀的人儿,他们时不时用行动暗示我:该努力了,一会水温高了,就跳不出去了!
我有时很着急,一着急,就不停地鞭策他们努力,鞭久了,我成了这屋里最不受人待见的人。
女儿马上大一,她最近打暑假工,她不是很喜欢学习,所以,考试一结束,她就完全放飞自我了。我觉得这样不行,苦口婆心讲如果放弃学习,开学会很痛苦,会很难适应,会和那些假期偷偷学习的同学,拉开很大很大的距离……
她没吭声,她知道我说得有道理,但是她就是不想行动。我说,那降低要求,每天在简书上写篇五百字以上的文章。她答应了,开始几天还可以,渐渐地,就开始记流水账。
我一看,不行,这没有意义。赶紧改变策略,改成两天一篇,要有质量,不写文的晚上就阅读,她同意了。
开始前半个月她做得不错,阅读也很认真。渐渐地,她躲在自己的房间玩手机(原来手机都是放在客厅的),我提醒过几次,稍微好点,不提醒了,又打回原形。
她说工作有时很无聊,我提议,那每天背五个单词好不好,人家直接否定了。好吧,既然不同意,就当我没说。
最近,我不提醒要写文,她就假装不知道,有时两三天,或三四天才写,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我很累,我不喜欢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希望她自觉,可惜她和我想的不一样。(当然她也有优点,以后再说。)
再来说说我家杨先生,今年是他考一建的第三个年头。第一年全军覆没,第二年过了两科,也就是说,今年还有两科。如果今年顺利通过,他就成功上岸。否则,明年又得从头再来,四科啊,多大的压力。
之前我还常常念叨这次考试的关键性和重要性,现在我慢慢学着闭嘴。只是看到杨先生吊儿郎当的样子,我就不开心。他每晚八点前说要学习了,有时九点半了都没开始,要么就是东窜西窜,要么就是刷视频浏览网页。经常是我们准备休息了,他就开始学习了。
每每看到这样,我的情绪就上来了,但我强压怒火,在微@信上发消息提醒,杨先生有时很反感,直接怼我:“你不要说这些,你该干嘛干嘛去,我有分寸。”
以我以前的性格,我会叭叭叭把他说得哑口无言,但转念一想,这样有什么意义?他不想学习,可能是累了,他考试没通过,重新来过的压力是他在背负,又不是我,我急什么?随他吧,都四十多岁的人,该有数的都有数。
还有杨科,他就不说了,他让我最头疼,这个暑假虽说有些变化,具体有多大进步,还真不好说,希望他不要让我空欢喜一场。
罢了罢了,我尽力了,这三人我是卷不动了,我只好向自己下手了:我准备提前备考一建!是的,我已经开始了,今天下午已经学了三节课。
前几天和朋友讨论备考的事,她说2024年考试,现在备考还早。我没有说什么,她年轻,记性比我好,我得早做打算。每次考试我都比同行的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保证每次有惊无险地通过,能力不够,时间来凑。
杨先生考二建时,五个专业都是逢考必过,在我心里,觉得他好厉害。但一建,他这是第三个年头,他经常说,一建和二建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考试,必须要踏实,没有半点侥幸的成分。
实现生活中,我遇到考一建的,大都是考了三四年未过的,有些人考着考着就放弃了。不知道这几年里,他们承受了什么。有人说,一建一次性通过的人,是相当厉害的,两三,三四年过,是常态,三四年后放弃了,也能理解。
介于这些,我对一建有强烈的敬畏心理,必须全力以赴,认真踏实。我不喜欢赌,我喜欢稳。我情愿用考80、90分的努力去对冲那百分之六十的合格线,而不是用50、60分的努力去赌那百分之六十(60%的合格线是72分)的幸运。
我不相信幸运,只相信努力。我身边有这样的人,学习的时候抱着侥幸心理,成绩没通过时,就开始怼天怼地,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杨先生,你们三就看着办吧,我卷不动你们,我还卷不动我自己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