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诗经》②】《诗经》记载的制衣法,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就已

【读《诗经》②】《诗经》记载的制衣法,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就已

作者: 读书灯下 | 来源:发表于2023-09-26 16:26 被阅读0次

    《诗经》第一篇《关雎》是写男子看到女子在水边孜孜不倦地采摘荇菜,而第二篇,则写出了另一种劳作形式——采葛。非常朴素的接近现实生活的口吻,描述的也是日常物、日常事,这除了给我们提供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图景以外,其实认识这些植物、掌握这些早已远离我们的技能,对于有一颗“穿越”之心的我们,可大有裨益呢!

    比如《诗经·国风·周南》第二篇里的葛,就可以用来搓制麻绳、制作衣服,如果初到古代,恰在野外,这技能可得学会咯。

    葛,是一种藤蔓类植物,茎皮纤维可制成绳索,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老的先人们就开始用它的纤维来作为纺织原料了。

    1973年,从草鞋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葛布残片,是国内最早的纺织品实物,其织造技术相当先进。据《越绝书》载,春秋末期,越王句践“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

    葛不仅可制作成葛衣、葛巾,还全身都是宝,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药用价值。而诗经中记录的《葛覃》中的主人公,则是采葛来制衣。

    覃是指葛的藤蔓,施(yì)则是蔓延的意思。诗的第一节在描绘眼前的自然景观:葛草长长的藤蔓,在山谷中蔓延,那绿叶一片茂密;黄鹂在其间上下飞舞,飞落栖息于灌木之上,喈喈啼鸣。此章,葛正在自由自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无人打扰。

    第二章写葛的词句与第一章相同,只在形容叶片时将“萋萋”换成了“莫莫”,二者皆有茂盛之意,不过在饶宗颐贤圣等人的诗经注解中,将“莫莫”解释为成熟而茂盛的样子。在这个时节里,葛草已经成熟了,到了该收割的时候了。

    于是紧接着: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收割葛草,用水煮之,再将它制作成细布或者粗布,穿着没有厌倦。在那个时代,用葛制衣就成为女孩子们应该要掌握的技能了。

    你看,连制衣的步骤都已经告诉了我们,所以穿越的孩子们千万不要虚,读好《诗经》,哪怕穿越到比较早远的时代,也能够有东西吃,有衣服穿,不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呐,接下来是最难解的第三章,这可关系到主人公到底是宫廷女子,还是平民百姓,到底是即将出嫁,还是出嫁后想归家。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诗歌前面在描写用葛制作衣服的技能,而在这里,则是讲述为妇的技巧,洗干净内衣、外衣,分清楚哪些要洗哪些不洗,就可以放心回家去见父母了。在这里,读书君个人倾向于这种解释。

    你看,女子在以轻快的口吻讲述这些生活琐事,归家的心情就在这一点点的小事中堆积起来,就像我们在赴一场愉悦的远行之前一边收拾着行李一边碎碎念一般。

    在这种轻快的氛围下,个人愿意将其理解为出嫁后等待归家的女子,看到婉转的黄鹂能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而葛草成熟后也有了它最终的归宿,自己在做好了一系列“手艺活”之后也能够归家,能不让人感到愉悦吗?

    在分析女主出身的时候,同样有着两种分歧,一种说法认为女子是宫廷内的女子,二则认为是平民家庭。可无论何种身份,在出嫁后等待归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自古可怜天下父母心,女儿心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尤其是在出嫁后不能轻易归家,只有在特定的时候能够归宁的古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诗经》②】《诗经》记载的制衣法,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就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jh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