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年过七旬的李斯被割鼻、割耳、砍去脚趾,最后被腰斩的那天,有没有想起几十年前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那时他还只是楚国某郡的小吏,见厕中的老鼠每日吃不洁的食物,时不时因人来而惊慌奔走,仓中的老鼠却吃堆积的粮食,居住在更宽阔的处所,不受惊扰。年轻的李斯慨然长叹:人和老鼠的遭遇也没有分别,完全看自己身处什么环境。
于是李斯拜到荀子门下,荀子是战国末年兼容并包的大家,李斯感兴趣的,是老师思想中那些能为帝王服务的学术。学成之后他离开楚国,西向入秦,很快就当上了吕不韦的门客,并任秦王政的长史。
正在李斯觉得未来可期,预备大展宏图时,一个事件差点毁了他所有的努力。因为吕不韦、韩国人郑国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秦国对于外国人的防备心提到最高,秦王政因此下令驱逐在秦任官、经商的外邦人士,限期出境,否则将被当做间谍处理。而李斯,恰好也在驱逐之列。
陷入绝境的李斯决心冒死上书,挽救自己的政治生涯,于是有了著名的《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大致向秦王政说了以下内容:您之前的几代秦王,都是用客卿才取得了巨大成功,百里奚、商鞅、张仪、范雎,哪个不是外国人,没有这些客卿前赴后继,也就没有秦国如今的强大。您现在宫中的金玉、明珠、宝剑、名马包括美女,几乎没有一样是秦国本地产的,如果非要只用本国的东西,您就没有那些极致的体验。您现在东西都用外国的,大臣只用本土的,不怕别人说您只看重享受,不重视治国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您如今把客卿全部驱逐,不等于是自断其臂,以资敌国吗?我看秦国要完。
秦王看完,立刻撤销逐客令,恢复李斯官职。
但好景不长,李斯很快迎来了第二个考验:韩非。其实那根本算不上对手,韩非也是荀子门生,说起来倒是李斯的同窗。天生口吃的韩非,写得一手好文章。秦王政读到他阐述法家理念的著作,大有恨晚之心,费尽心思请他入秦。在李斯眼中,韩非成了挑战自己地位的一大威胁。更何况,两人对于秦国统一天下的理念有所冲突。李斯认为应该先灭韩国。而韩非就是韩国人,当然不希望秦国铁骑东进时,自己的祖国首当其冲。
李斯利用这一点,让秦王政相信韩非不会为秦尽力,将他下狱并杀害。从此李斯终于成为法家思想在秦国最得力的推手。
秦王政喜欢李斯和韩非的理念是必然的。他们致力于打造这样一种秩序:国家就像一部运行中的机器,完备的制度法令是使它高速运行的规则。而这个国家中除最高统治者以外的每个人,都是机器的零件,他们只需要坚守岗位按部就班付出,但是不允许对机器运行的规则进行讨论,异议固然不行,就算是表示同意也绝不可以。这种理念在后世某些集体主义盛行的地方也常常会看到。没有哪个统治者会不喜欢这样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只有默默服从的零件,零件自觉地对敏感话题噤声,来保证集体的高效运行。
这种理念也是最后他建议“焚书”的根源。
李斯成功了,他在秦国建立和完善了这种冰冷无情的秩序,并帮助秦王政统一六国成为始皇帝,自己也升任丞相。他终于成为了年轻时梦寐以求的那只居住在最富丽高贵的环境里的老鼠。
但始皇帝死后不过两年,他就在和赵高的权斗中失败,被陷以勾结盗贼谋反的罪名施以五刑、夷灭三族。讽刺的是,他一开始被关入狱中的理由,恰恰是他上书议事,打扰了统治者秦二世玩乐的兴致。他大概忘了,在他亲手打造的那部高速运行的机器里,他自己,也不过是一个不得作声、随时可替换的零件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