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科意识,文体意识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科意识,文体意识

作者: 刘杏辉 | 来源:发表于2019-04-19 18:00 被阅读0次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科意识,文体意识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科意识,文体意识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科意识,文体意识

    国培学习让我收获颇多,感悟颇多。尤其是安阳陈静老师的讲座,给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陈老师说:“语文教学要有学科意识,文体意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总结如下:

    由于我淡化文体意识,不但对教材的理解出现问题,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打了折扣。不同的文体行文的方式不同,表现手法自然不同。教学的着力点,侧重点当然不同。

      说明文的侧重点在说明方式,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一样事物说清楚说明白的,是怎样把那样事物具体生动的表达出来的。例如课文《新型玻璃》《鲸》。

      童话侧重于想象。学习童话侧重于学习作者是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展开的。例如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说主要是感受人物形象。环境---情节---人物,是小说的三大要素。

      譬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地震中”是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有人都是焦虑的,恐惧的,父亲也不能例外。父亲的不同点是,他不相信儿子不在了,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把儿子解救出来。父亲请求过许多人帮助他,人们与“父亲”的对话是那样直接,那样简洁,是因为这是在“地震中”这样的环境。如果没有“地震中”这样的环境,这个故事将不可能存在。所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父亲的形象,必须要注意“环境”这个因素。无论是人物语言的描写,还是人物神态、行动的描写,都要注意“环境”这个重要因素。

       下面就结合文体意识谈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感悟:

    一、 不同问题整体感知的方式不同

      文体的不同确定了教师教学中整体感知方式的不同。比如《祖父的园子》,基于作者小红写作风格特点又属于散文式文学文本。对于这样的文体,教师抓住了作者这条情感的主线,通过两次研读,“模仿――浇菜――除草”这三件事,使学生在感受作者快乐自由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这份幸福的珍惜,这就是文章的神。而《叶公好龙》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抓住了任务就抓住了文章的大意。所以重在引导学生感知叶公如何“好龙”。除了文中提到的道理 ,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思维,道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对学生思维打开更为有利。《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在整体感知上教师更注重学生对童话故事情节的关注。比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看到幻觉这一情节感知,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无比同情的情感共鸣。

      二、不同问题语言形式领悟方式不同

      散文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在教学时必须“执其神,感其形,悟其言”。比如《生命生命》是议论式的抒情散文,抓住重点词句还原情感逻辑;《祖父的园子》教师设置情境,导入原著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经历心灵的洗礼。《卖火柴的小女孩》则是采取了长文短教的方式,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种方式引领学生感受童话的语言。

      三、不同文体语言运用的实践方式不同

      语文是一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除学习运用外,更张显文本的文体意识,它是一种高级的语文形式。不同文体语言运用实践方式也是不同的。文言文寓言《叶公好龙》以文体为例子,引导学生填写“叶公子高好龙,(  )以写龙,(  )以写龙,(  )以写龙。”《生命生命》在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之后,抄写打动自己的语句。各种文体语言运用实践方式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语言运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文体不只是一个干瘪枯燥的文学知识定义,它应当也是一种鲜活的存在方式。一个作家选择怎样的文体形式,不只是风格的使然,有时也包含着表达内容本身的诉求。因此,文体意识必须要被教师所重视。有文体意识的教师教小学语文就不会拘泥于零敲碎打,而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有文体意识的教师教小学语文就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提纲挈领;有文体意识的教师教小学语文就会轻松上阵,讲解深刻,一针见血,情感达成,渗透人心。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汲取养分才能推动进步。每一个经典篇章都散发着光芒穿透重重迷雾,照亮每一位从教语文教学者的道路,我们要更加尊重文体,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更为本真的自然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科意识,文体意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pc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