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救人:医者仁心救起的也是社会公德
7月31日下午,在从齐齐哈尔开往合肥的T244车次列车上,一位旅客突然犯病,倒地抽搐,口吐白沫。同行的乘客中,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霍磊在听到求助信息及时赶到,在列车上对犯病的旅客进行了紧急救治,直到患者被送往医院。(南方都市报,8月6日)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不论社会发展到何种地步,善行对公众的教化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列车既是一个“小社会”,也是反映社会公德面貌的一面镜子。医学生紧急救人事件的传播,给公众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
俗话讲:“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近年来,受个别“救人反被诬”事件影响,公众对于义务救人事件的热情度出现了滑坡,“路见不平一声吼”变成了“路见不平闷声走”。南宁1074女主播隧道救人被伤者诬陷为“肇事者”事件、龙岩女护士救助车祸受伤者反被家属责骂事件、60岁大爷跳水救人被道德绑架为了出名事件......这些负面新闻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社会诚信的根基,更在人们心理形成了对救人事件的恐惧感。
在此次事件中,医学专业学生霍磊听到求助信息后及时赶去救人,虽然“紧张到腿抖”,依然坚持一夜等患者清醒后才离开,这份“医者仁心”值得肯定。笔者以为,对于社会公众而言,遇到救人事件,并不具有霍磊一样的医学知识,需要讲求方法,借用公共部门的力量,用“巧”能量传递正能量。
一是树立自证意识,公民在参与救助行动前,不妨寻求围观群众的帮助,通过手机拍照、录像、留下目击证人联系方式等方式,自证清白,防止上演“农夫与蛇”的故事。
二是量力而为。公民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如果自身不具备救助能力,及时呼救、拨打救护电话、寻找周围帮助......不失为理性正确的方法,“不会游泳却跳河救人”的行为是不理性的莽行。
三是公安和法院等部门在处理类似案件时,需秉公办案,不留情面,依法剥落诬陷者的伪装,不让同情心成为“反咬者”的“挡箭牌”。
四是司法部门出台反诬陷法,提高“恩将仇报”的成本,利用罚款、媒体曝光、拉入诚信黑名单等方式,唤醒诬陷者的公德意识,以此为戒,不再触犯道德底线。
在人们为社会公德日益焦虑的今天,很庆幸还有医学生霍磊奋勇担责,为社会打上了一剂“强心针”,他守护的是病人,也是道德人心。(赵传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