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寄生草》浅看红楼梦(下)

从《寄生草》浅看红楼梦(下)

作者: 终为鱼 | 来源:发表于2019-12-02 23:08 被阅读0次

    《鲁智深》戏曲中的《寄生草》是做为和尚的鲁智深拜别师傅的唱词,表达的是一种禅意,看破人世间的豁达,超脱万物之感,其中唱词“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意思是指人世间的相聚分离就是一种因果循环的缘法,没了缘法对于离别来说就只是一瞬间的事,赤条条的相聚、离开不带一丝牵挂,就像最后宝玉的结局一般,笔者认为就是曹雪芹的一种隐语,寄生草是无根可寻从而寄生在它处的草,这就是宝玉人生揭示。

      他本就是仙界的一块石头,借贾夫人的身体出生,寄生在贾家,离开时也只是随着两个道士消逝在茫茫雪海中,那么笔者从这首诗映射宝玉的结局,是从诗词的另外一种释意体会出来的。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结局是高鹗续写的,笔者猜想他应当也是根据曹雪芹前文的逻辑原意来书写宝黛结局的。

   

    从《寄生草·解偈》填词的细节中就可以找出切入点,“无我原非你””实质交代宝黛的关系,因为宝玉下凡历劫,作为仙草的黛玉才有还泪之恩进入贾府,“我”和“你”的关系成为一体,所以“不解”的对象可以指代两者,宝玉不喜功名利禄,常做一些华丽艳词,黛玉性格高傲与人疏离,但实质内心善良,这些都是两人不被理解的特点,但是两人还是在众人中做自己。

     

    “茫茫”中“悲愁喜”应该是后来宝玉失掉玉后的痴傻最后掉包迎娶宝钗的喜,在这其中就有“纷纷说甚亲疏密”的解释了,迎娶宝钗是众人眼中的金玉良缘,他人所想的亲,宝玉眼中的密,是与黛玉的木石姻缘,但确是他人眼中的兄妹情义。纵然是"俺只念木石前盟",最后回想人生的点点滴滴,红楼梦这场梦都好像觉得不值一提了,只有“无趣”无奈两字概括,也显示出最后宝玉会像鲁智深一般看破时间种种,遁入空门成为和尚的结局。

  最后是从寄生草这个选题出发来体会曹雪芹写诗的良苦用心,为什么曹公偏偏选用戏曲中的《寄生草》 来安排宝玉的情节?虽然大多数解析是说表现了宝玉的悟,但笔者认为还另有考究,"寄生草"是明代的代表性曲牌,在清代广泛流行,且如俊荣先生所说:“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运用细腻、缠绵、迤逦、俊秀的文辞描写古代的男女私情,暗喻爱情中女子的现实命运就像无根之草, 只能寄生于根基坚实的乔木或灌木之上。

       

      笔者认为着也从侧面体现了曹老先生对于女子悲情命运的同情,就像宝钗、黛玉、宝玉之间的悲剧一般,黛玉、宝钗两位女子的爱情悲剧不也是缘由宝玉发生的吗?

   

    最后从笔者小小的诗中解读红楼,本是浅薄之语,但也别有一番趣味。

相关文章

  • 从《寄生草》浅看红楼梦(下)

    《鲁智深》戏曲中的《寄生草》是做为和尚的鲁智深拜别师傅的唱词,表达的是一种禅意,看破人世间的豁达,超脱万物之...

  • 从《寄生草》浅看红楼梦(上)

    原文: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

  • 寄生草

    周如晏第一次见她是什么时候?他想是五岁那年,或者更早。 他去够一只蝴蝶失足跌落下楼梯的时候,竟不觉得疼,只是出神瞧...

  • 寄生草

    第二十二回,宝钗过15岁生日,贾母让王熙凤好好操办一番,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 寄生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

  • 《寄生草》

    撩风月渐夜凉, 绾青丝憩卧状。 细览百态收眼忙, 料知单影过空场, 纵徜浮华尘世望。 行者跋野宿遮雨堂, 素人纸黑...

  • 寄生草

    前世因缘今世果 今生枉自嗟若何 佛说三世缘 本就是非因果 三生石上 怎奈有你无我 菩提树下 徒然虚度蹉跎 四海为家...

  • 寄生草

    人生莫做女儿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路难不在山与水,只在人情反复间!

  • 寄生草

    多少江湖事,何如岁月痴。任流光,抛掷在桃花地。也曾是,笑语成虚意。却心头,来去无人理。怎料到,悲愁喜怒起风云。却是...

  • 寄生草

    才换青天白日,又入霭霿无时。反复无常天数定,变化有方地理功,廊庙一言逆苍穹。有道是人心吞象势,莫言得总是无用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寄生草》浅看红楼梦(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sq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