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九月菊,桂花香气浓郁,一树桂花可以香满一街,相比桂花,菊花的香气清淡许多,阳台上三盆菊花,也只有走到阳台才闻到香。年轻的时候喜欢桂花,桂花香气浓郁,是花还是食材,中秋的桂花糖芋头,冬至的桂花酒,都是我喜欢的美食,也是我们当地的饮食文化。中年以后,我开始喜欢菊花。人淡如菊,心素如简,处事如菊花般淡泊名利,心灵如竹简般平和淳朴。如果把桂花比作青春的热烈,菊花就是中老年人的从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5903862/8cc162f64de69f52.jpg)
菊花,人称花中隐士,来源于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可称为菊花的代言人,在他隐居的住处,房前屋后有很多菊花。有一年阴历九月初九,陶渊明穷得没钱买酒喝,就坐在家门口的菊花丛里等着。王弘带着美酒去探望他,看到此情景就问他,你干嘛在菊花丛里坐着啊?陶渊明说,我没酒喝了,就拿菊花当酒,坐在这儿就已经醉了。菊能醉人,只有陶渊明。
我去庐山旅游时,特地到陶渊明的隐居地参观,隔着一潭清水,就见有一片菊花,一个立像雕塑,几间仿古的新屋。没有东篱,可见南山(即庐山),不过,如果陶翁复活,只怕不会承认那是他的故居,置身人潮涌动人声鼎沸的游客之中,就算是菊花也少了那份悠然之心了吧!
从陶渊明开始,古人把菊花称赞为花中的隐士了,性格清高,所谓叫“花中隐逸者也”。因为菊花开过以后,其他的草花基本也不开了,人们就把菊花看作可以耐受秋霜的植物。所以,它的品格也跟着高了起来。有句唐诗这样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李清照写的菊花诗最有意境,“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淡淡的香,淡淡的愁,淡淡的光,淡淡的轻快,人和菊已分不清。
![](https://img.haomeiwen.com/i5903862/f2a51bba711411c4.jpg)
菊花又称黄花,黄色是帝王的专用之色,于是菊花又成了高贵的象征,最突出的是日本皇家家纹就是菊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人的性格,写了一本书《菊与刀》,菊代表日本皇家家纹,是日本人精致高雅文化的一面,刀代表日本武士身份,是日本人攻击侵略残忍的一面。在我国,菊花也有帝王之霸气,最有名当是黄巢的“反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后来黄巢真地去捣鼓冲天香阵透长安了。明朝的朱元璋也是造反起家,他仿照黄巢,也写过一首菊花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穿就黄金甲。”
菊花在陶渊明眼里有悠然的隐士之态,在黄巢心中就是香阵透长安的强者之魂。对于我来说,菊花是可以泡茶的杭白菊,是可以祭奠先人的白菊花,是可以吃着螃蟹观赏的姿态万千的秋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