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的起源
K线又叫日本线、阴阳线、蜡烛线、酒井线等,起源于一位叫本间宗久(1724——1803年)的日本米商。本间宗久全力研究稻米现货买卖及定期交易的价格信息和走势,并以K线的形式记录下来。
1990年,美国人史蒂夫尼森出版《阴线阳线》一书,向西方金融界介绍“日本K线图”,立即引起轰动。史蒂夫尼森也因此被西方金融界誉为“K线分析之父”。
而K线发明人本间宗久,由于其出生于日本山形县酒田市,因此后人将K线技术分析方法统称为酒田战法。
K 线与《易经》的渊源
“K”在日本文字中写作“罫”(日语中读kei),K线是“罫线”的读音。日本的“罫”字就是中文的“卦”字。中国传统文化中,卦象用阴爻阳爻揭示未来信息。“罫”字的“根”实际上是中国“易象”的一个分支。事实上,卦象是春秋战国时期传入日本的,当时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多为“吴音”(吴国语音),春秋战国时期卦象的吴音读kei。
“罫”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是“周易”,“周”为周期性之义,全义即周期性变化的学问。
事实上,本间宗久是根据“爻象”原理发明了K线,把卦象的爻象转换成阴阳K线,即以阴爻、阳爻的属性揭示未来市场走势信息。K线组合有若干种,实际上多是三根K线组合——《周易》三爻组合成卦,用来“占卜”市场的未来走势。
酒田五法
以下内容更多经验总结来自传统股市,由于咱们币市是一天24小时连续转的,所以是没有每日开盘价和收盘价一说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多理解其内在含义,然后灵活应用。
三山:即三种头部,包括三尊头、两尊头、圆头,原则上为卖出点。三尊亦称为头肩顶,古代日本笃信佛教,中间一尊即代表如来佛,左右两侧分别代表普贤和文殊菩萨。两尊头亦俗称之为“M头”。
三川:即三种底部。三川与三山相对应,原则为买入点。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头肩底、W形底以及V形底。
三兵:三根红K线(阳线)或黑K线(阴线),形成一底比一底高或低的走势。红三兵为买入信号,黑三兵为卖出信号。
三空:连续三个跳空上涨或下跌现象。上跳三空为强势涨升信号,下跳则为下跌信号。
三法:酒田三法即“应该买、应该卖、应休息”。若一串连续的K线组合同时隐含买进、卖出与观望的暗示时,原则上建议先观望,等待更加明确的信号再进行操作。
风、林、火、山
本间宗久还有另一本名为《风、林、火、山》的典籍,“风林火山”源于《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文为“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意思是:行动迅速,如风之疾;行列整肃,其严整舒缓如林;攻击时如烈火燎原;防守时如山岳巍然。
台湾对蜡烛图颇有造诣的虞先生认为“ 风、林、火、山 ”是《酒田战法》的使用原则,
其解释为:
疾如风 :行情要反转或破位不对头时赶快处置目前的部位;
徐如林 :盘整时步调放缓,高进低出;
掠如火 :单边的连续走势, 一路追杀绝不犹豫手软, 并抱牢赚钱的部位, 只追加不平仓;
不动如山 :很多时候走势不明,勉强进场不但难以图利,还必须承受极大的风险,不如
退场观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