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这句话戳中的,请举手。
看到这么多勇敢的回复,我不孤单。同理,你们可能也会被“为什么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等戳中。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对你们说的,而是借着这次的分享,我对自己的说的。
为什么?
1.打着自救助人的幌子,2014年去学习和考心理咨询师
2.打着相夫教子的幌子,2015-2016年北京、杭州、南京、珠三角到处跑学习家庭教育
3.打着高效做事的幌子,从2016年开始跟叶老师学习时间管理
4.打着不枉此生的幌子,学习PPT、写作、个人品牌、社群运营等
结果——
1.只成为三级心理咨询师,不能接诊
2.老公抑郁,孩子不见得比别人家的聪明伶俐
3.事情总是做不完,认为重要的时候无限期地延后拖延
4.连轴转,一周高至9个会议,连周末都不能呆家里
实话告诉大家,这是我曾经在易效能的样子。
那时我是PPT营销力南区总教练、时间管理带班主教练、亲子时间管理带班主教练。
总而言之,很努力地忙碌着,恨不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搭进去。实际上,我时不时地通宵一次。
我看到自己的家,入室花园鞋子拖得到处都是、客房的玩具总收拾不干净、地板一周没拖、每个抽屉都塞得满满、书房的书叠罗汉堆积……
我觉察到自己的不开心,忙乎着种了别人的地,却荒了自己的田。
这周我们的主题是反思的力量,这真的很重要。
那段时间,刚好在听《扫除道》,女儿很喜欢,连续一周都要我播放那本书的音频。
可能因为反复听,我学着作者键山秀三郎,开始打扫家。
一开始清理的时候,我会听书,慢慢地我什么都不做,专心致志地打扫。这让我体会到扫除给我带来的平静,因为专注,能更多地跟物品所有链接,感觉他们无声地传达着哲学。
当我把抽烟机清洁干净,洗碗时把厨房灶台和洗碗池刷洗干净,把厨房瓷砖擦白一块,房间的梳妆台保持无物,所有东西用过之后归位。
我与过去知道的很多道理更加接近。
懂得破窗效应:因为很容易贪图方便就把东西往桌子椅子等随手放,导致破窗效应出现,一切又打回原型。所以,时刻提醒自己,这上面不能有东西。
善用自控力:维护的过程虽然有些艰涩,但也体会到可控和自律带来的成就感。就如毛主席说的“做一次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不容易”,收拾一次容易,收拾无数次(成习惯)不容易。因此,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把这个理念融入生活点滴里。
把知道做到:有人觉得某个知识好,却不想付出行动,幻想自己懂就足以改变生活,简直痴心妄想,而自己在过去三年也是如此,还好在知道错过的时候不再错过,要不然哪有如今的快乐享受。
接着来到7月29日,241北京班教练(孙大龙)邀请我到第八周班会分享删留用整理术。这个锦囊我最早是在168深圳班讲过,后来又在5个班级分享,算是比较成熟的。因为叶老师保持着迭代,我跟着更新,差点通宵。所幸努力没有白费,那次到会人员达到95人(在车人数是140人),他们班委说这是践行到中后期的小确幸。分享完后,他们意犹未尽,要我给他们小灶分享。这令我很意外,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很多人都需要整理术。
为了知行合一,我决定把整理术和扫除道结合一起,在生活中先做到。
我像变了一个人,以前看到杂乱的地方会绕道而行,现在变得像个初生牛犊一样直接冲上去。眼睛看到哪里,就整理哪里。
女儿玩具墙
各种抽屉
办公室
婆婆家
整理中,觉察力会更加敏锐。
见简书《这样的断舍离真的很痛,却又很值得》、《再也不想和脏乱差一起过日子啦!》
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系统学习如何科学整理收纳,看电影、日剧,学课程、啃书、搜集文章,每学到一样,就在生活中去尝试。
1、整理衣柜、书柜、办公桌,发现黄金区域,安置高频物品。
2、整理微信通讯录,发现ABC分类规律,参透人际真相。
3、整理照片,发现要保存的美好不多,给手机减负。
4、整理电子文件,发现同步共享的便捷,把坚果云用起来。
……
过程中,把知道逐一做到,心里获得了巨大的安定。
与此同时,还能生出智慧,比如这样一些生活小窍门
1、洗面奶这样处理不浪费
2、圆纸筒巧利用
3、纸箱变分隔片
我一直很努力,却处于信息过载、消化不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