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分享都是将知识再次升华的过程,今天的主题是围绕领导力的干预模型。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上周日现场教练练习讨论环节,一位小伙伴分享了一个经历。他有一位下属,是单位的老员工,他每天上班迟到早退,打电话也不接,工作绩效也不好,还会对团队内努力工作的同事泼冷水。他们要加班的时候,这位员工就会在旁边说,加什么班呀,有毛病啊,现在这个时代谁还会为公司加班啊?我们这位管理者拿他没办法,请银行的行长亲自找他谈话。没想到的是,这位员工他竟然会说,我没完成这点任务有啥关系啊?银行哪里受影响了?银行关门了吗?干嘛大惊小怪的?对于这样的一位员工,这位美女经理非常苦恼,大家一起来看看,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你会怎么做呢?同时我们如果站在员工的角度,为他去想想说,是什么让他成为今天这样?到底什么样的老板才是能真正搞定他的下属呢?
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管理经历,这样的情境是不是很熟悉?我们的下属是不是身上或多或少也会有这样的影子?作为一位管理者,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下属都积极、高效的去完成工作,怎么做才能不被这些事困扰呢?这就是关于领导力的话题。什么是领导力呢?通俗的讲,领导力就是影响别人的能力。迈士顿百家讲堂上,一位大咖说过,领导力是每个人的事。当时我对这句话特别有感触,是因为在不久之前,我和女儿一次视频对话,我的女儿在美国读大二,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他给我分享过,曾经在一次社团活动中,请来了一位大学教授来讲如何创业。说她特别有感触,这位教授说,其实创业并没有我们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好像创业一定要有什么新奇的点子,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举个例子,用OPPO来说,OPPO这个创意的点子其实很早就有,只是一直没有人把它付诸行动,而他们却把这件事却实实在在的真正的干了。同时那位教授还说,当你在创业的时候,除了你有非常强的非常高度的决心去做这件事以外,同时你还需要有非常强的影响力,你能够让别人真正的死心塌地的跟着你一起干,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对他人的影响力,就是让别人愿意相信你,心甘情愿的跟你一起干。我们日常会用行为、用语言、用对话模式去影响对方,这种沟通影响的方式就叫做干预。在日常的工作中你会发现,每一位管理者,其实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管理风格,管理风格并没有对错,它们各有利弊,就看在工作中如何扬长避短,运用自如。
在职场中,你经常会看到,有的管理者整天忙的焦头烂额,但是业绩总是不太有起色,而有的管理者却总是能很好的完成绩效目标,看上去还轻轻松松的。这样看似令人羡慕的,无为而治的家伙,将各种管理风格糅合在一起的沟通高手。而干预模型就能帮助你快速成为这样的白浅上神。教练领导力的课程中我们都知道,领导力展现的前提是管理者的自我觉察,正如彼得圣吉的U型理论开篇所说,一项干预措施的成功,取决于干预者的内在状态。作为一位管理者,你是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内在状态是什么样的?我们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可能不是了解别人,而是了解自己,知道我是谁,这就是自我觉察。但是自我觉察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每天都面对着飞快的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先利用一些工具来先了解自己,干预模型就是这样一个简单有效的工具。
;今天我们首先第一部分会通过干预问卷,和大家一起回顾六种干预方式的优势和劣势,第二部分会介绍六种干预方式,如何搭配使用才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第三部分我们会一起来聊一聊,如何从自己入手,对自我管理风格进行适当的调整,如何将六种方式运用自如;第四部分,我们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案例,一起来看看不同的情境下,如何选择不同的干预方式,帮助下属和团队提升绩效。
第一部分,从这张问卷开始认识自己。这是一张干预风格问卷,用来了解你与下属沟通时呈现的管理风格。很多学员都非常喜欢这张问卷,曾经有一位小伙伴对我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位人际敏感度特别高的主管,工作中我非常关注下属的感受。但是问卷做出来却发现自己的风格是指挥式的,这一下迫使自己对过往的行为和事例进行了一一反思,以后在工作中,就尝试做出一些小的调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团队氛围变得更轻松,从此以后,就爱上了干预模型这个小工具。而这张问卷,除了可以自我评分,自我觉察以外,同时还有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是请你的客户端为你打分。比如你可以邀请你的下属给你打分,就可以知道自己在他们眼中的样子是什么样。然后把下属的评分和自己填写的问卷分值做对照,有的时候,或许你会发现,自己想要表现的样子,未必与别人看到的是一样的。这里需要澄清的是,这是一张问卷,不是测评,他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对于不同互动方式的使用频率,从而了解你自己的管理风格,而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人际风格测评。这张问卷一共有60题的判断题,每一题都是关于互动方式的描述,答题时你需要假设的情境是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需要对于问卷上描述的某种行为的使用频率作出判断,然后选择相应的数字填写在方格里面就好。比如说,某项行为描述是我一贯的表现,那就填五分,如果我从来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那就填0;介于0和5之间,就是极少发生,可以填1分,有时发生,可以填2分,多次发生,填3分,经常发生,填4分。就这样一题一题判断,填入相应的数字就可以了。60题大概会在十分钟内完成,请大家凭借自己的第一直觉填写,不需要过度的思考。在填写问卷的时候,我们非常容易对每一个描述进行对错判断。做问卷时,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行为没有对错,只有适合和不适合。所以千万记得要按照自己实际工作状态下,真实发生的频率来听听,而不是按照你对于这个行为描述的对错判断来填写。填写完问卷以后,将每一题的分值,填入问卷最后的表格相应的位置。填写完成后,纵列分值相加,总和填入对应的最后一行的格子内。填写完分值以后,最后一栏就出现六个分值,现在请将前三项和后三项的分值分别相加,得出两个数字。看你是前三项分值的总和高还是后三项的综合分值高。如果你前三项分值更高,你的管理风格就更倾向于控制性,也就是我们卡片上的指挥型、权威型。这类管理风格的领导,比较关注绩效和事,容易忽略人的感受。如果你的后三项总和分值更高,你的管理风格是引导型,也就是卡片上的引导促进型。这类的管理者,比较关注员工的满意度,比较关注人的感受。而在工作中,常常需要作出调整的一部分是需要更多的关注事,要敢于挑战下属的绩效。
比较两个总分值以后,我们对自己有框架性的了解,那么我们就来做第二个动作,看看六类分值中,排列前两位的分值分别是什么?首先来看一下,如果你的得分最高的是PR,你的主要沟通风格就是告知式,告知式的沟通方式通常会发生在面对职位、能力都不如自己的人。当你面对这样的同事的时候,你常常会容易出现告知的沟通方式。,回想一下你会不会经常直接告诉下属说,第一应该做什么?第二做什么,第三做什么。你希望对方按照你说说的方式去做就好了,希望直接推动行为的发生。而仔细想想,这样的沟通方式的好处是,效率比较高,速度快,能够保证达到你的结果,但是如果在工作中过度的使用这样的方式,下属会习惯于听从你的命令,没有自己的想法。当遇到问题时,总会来问你“老板,这个事儿你看怎么办呢?老板这件事你有什么建议呢?”这是陈序老师上课讲到的那一种,强将手下全弱兵。天长日久,你的身上就会背着无数只猴子,总有一天你会被累得趴下。这种沟通方式,在教练对话中,几乎很少采用。刚才说的是PR,就是告知式。
你的分值,如果最高的是IN,你的沟通风格主要就是信息式。信息式沟通方式,最容易出现在职位高的人,还有就是我这样做讲师的,他们最喜欢说WHY。常常会说因为原因一,原因二,所以你要这样做。总喜欢先讲道理,剖析完事物的本质后,才告诉对方应该怎么走。这种沟通方式的好处是,迅速让对方建立逻辑思考,但是同样的这种方式是个过度,在工作中,就会出现大量的信息,信息量太大,就会使下属无法聚焦。如果你的大量信息还充斥着很多没有价值的内容,这些更加会造成对对方的干扰。所以经常会看到过度使用信息式沟通方式的管理者,他常常会觉得自己在下属的身上已经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但他很疑惑的是,怎么总是在执行上大打折扣呢?或者他经常困扰的是:我已经说的那么明白了,可是我这些下属们,他们怎么总是做不好呢?信息式的沟通方式,在教练的对话中也很少被采用。
第三个,如果你的分值最高的是CO,你的沟通方式就是质询式。听到质询这两个字,相信大家就会不由自主的产生莫名的压力感,立马爬行脑被激发的感觉。这种沟通风格的管理者常常对事情的要求特别高,他内在有很高的标准。好处是当事情完成得好的时候,整体的质量就会高于一般水平,但如果这项风格过度发挥的话,他的弱点是:这样的管理者特别容易看到别人做错的地方,经常充满着挑战。”你觉得自己这样做好吗?你觉得你这样做是对的吗?你仔细想一想,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你会发现这种类似驯猴的管理方式,很容易让下属觉得你是在挑刺,所以这样过度表现质询式管理者,容易在关注事情的同时,破坏了上级和下属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沟通方式,在教练对话中也很少使用,因为我们都知道它会激活爬行脑,让人缺乏安全感,同时会激发情绪脑,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更是抑制了工作的创造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CT分值高代表了什么?CT是导泄式,CT值的高低常常决定了你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商指数。更多使用导泄沟通方式的人,他和别人的对话常常会特别关注对方的感受,他会从情绪开始和对方聊,所以这样的管理者,他的同理心特别的强。我们会发现好的教练或者心理咨询师,都有非常强的导泄性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过度使用导泻,容易挖掘对方过多的负面情绪,而我们知道往往过多的负面情绪是管理者没有能力,或者也没有办法去帮助他解决的,所以这样的情况反而不利于工作绩效的提升。这是一个好的沟通方式,但如果过度使用,也会给我们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来看CL的分值,CL是催化式,也叫引导式。引导式的沟通风格的人,特别喜欢循循善诱,更多的喜欢问“你是怎么想的?这件事上你有什么发现呢?”这两句话特别的熟悉,这是教练提问中最常用的词句。在实际工作中,你会发现,这个方式的使用,其实要结合着不同的工作环境,这样循循善诱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特别是对于真正的能力低下的下属,循循善诱,常常也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会耗损大量的工作时间。同时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这样的一个循循善诱的方式也不太适合。所以催化式沟通风格也要视不同的场景来应用。
最后一个是SU,它是支持沟通风格,这样沟通风格的管理者,他非常擅长用鼓励、激发、欣赏来创建安全的工作场域。这样的管理者会非常真诚的为下属创造各种支持环境,让下属尽情的发挥才干。但如果这样的方式过度使用,会让管理者背负太多的承诺,多的甚至会忘记,如果真的你会忘记自己的承诺,下属就会觉得你总是假假的在表达,你总是不守信用。
通过刚才对于六种管理风格的解释,结合自己的问卷结果,你对于自己会有一些了解了吧。其实沟通风格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沟通风格都有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既然如此,我们能不能让他们组合使用,扬长避短呢?举个例子,在工作中,常常会面对新人,当新人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采用告知的方式直接告诉他怎么做,与此同时,我们需要采用信息式的沟通方式,让他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逐步培养下属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PR告知式和IN信息式是一对开心的孪生姐妹。当下属根据你说的去实施了,在实施的过程中,非常可能会真的犯错,这个时候你需要用质询的方式去了解具体情况,让下属去反思错误背后的原因,以此防止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但是之前都说过,质询会瞬间激发爬行脑的不安全感,同时引发情绪脑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这对于绩效提升会产生极大的干扰,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迅速使用导泻的方式,让他接纳自己,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所以CO质询式和CT导泄式,一定是互相拥抱一起前行的。当下属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会需要用催化的方式,不断的引导他去思考更多的可能性,找到更多的资源,让他自己去做决定、做判断。视觉脑是产生创造力的强大部分,而视觉脑的前提是爬行脑和情绪脑受到安抚,这样她才会有安全感,呈现有信心的状态,才勇于作出决定,所以当用催化的方式激发下属思考更多的可能性的时候,我们同时需要用支持的方式坚定他的信心。由此可见,CL催化和SU支持在一起,才能够走得更远,找到更多的可能,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每一种风格都不能过度表现,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己的问卷,你有没有哪一项的总分超过了40分?如果有,那就说明在这种方式上你可能过度使用了;反过来,如果你的每一项都在20分上下,这提示每一项行为的发生率都很低,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最近的工作状态怎么样啊?那么这六种管理方式的评分要在几分才算是理想的状态呢?如果你的评分都在35到40分,恭喜你,你的评分处于理想区间,你只需要维持好原本的平衡状态就可以了。如果分值不在35到40之间,就可以对于自己的管理风格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也就是把过低的分数逐渐调高,把过高的分数逐渐调低。可以尝试找到自己评分最高和最低的那一栏,这可能就是在沟通中存在一些缺点。来看一下得分最低的那一栏,得分低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限制性缺点,指的是这项能力是完全缺失的,根本不会。比如你是电脑程序员,但你不会电脑,这个缺点让你根本无法胜任工作,但这样的缺点是很少发生的,它的发生比例一般不会超过20%。所以我们会看一看说,如果你在团队中,发现你的下属出现很多这样限制性缺点的人,那你的人才选拔一定是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而另一种情况是一般性缺点,表明这一项行为能力项打分很低,他不代表你是完全不会,而是你在工作中不关注它,不愿意用它,所以被称为看得到的能力缺失,这种缺点大概占40%。我们对于看得到的能力缺失,因为它是我们不太关注的,不愿意用的,所以在工作当中可以适当的调整自己,调整自己对于这一项行为的发生频率,提高它的评分值。剩下的还有40%的缺点,就会出现在那个打分高的那一栏。我们发现评分高,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过度发挥自信心,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使周围的人感到无限的挑战。所以我们说,对于评分特别高的这部分,我们在工作当中可以适当的有意识的去调整它发生的频率,减少这样的行为发生。使这部分的评分值有所下降。还有很少的情况,有没有人可能问卷的六项分数,每一项都超过40分?如果你发现自己是这样的情况,会不会要崩溃了?其实不用太紧张,这里有两种可能,要么你没有认真的对待这份问卷,你可以重新做评估,你就是一位习惯性的高分评估者,我建议你在这个评分上8.5到9折。所以还有一种想法,这套问卷让你的客户端给你去评估,可能是更为准确。
评分有高分,也有低分,具体如何做到自我调整呢?如果你的某项管理方式的评分过高,你可以在这一项相应的十项行为当中找到评分是五分的行为,有意识的控制它的发生频率。比如我在质询评分的这一栏是42分,超过了40分,评分过高。我希望减少质询沟通方式的发生频率,我通过问卷上面的十项,我找到在第七项的行为描述,给自己打了五分,这项的行为描述是”针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我感觉的反馈“我给自己打五分表明我在工作当中一直是如此表现的,所以我就需要有意识的、适当的降低这个行为的发生频率。在工作中逐步的调整,让这个分值趋于平衡。如果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行为,相对还比较简单,那相比之下,让你做到某些行为的频率提升,可能更难。
如果你在某项管理方式的评分过低,可以在相应的十项行为当中,找到一些关键的得分非常低的行为,从中找到相对比较容易做到的某项具体行为,提升这个行为的发生频率。怎么理解呢?比如我在CA催化这一项,得分只有29,在这一列十项行为描述当中,有20和49这两项我都只打了一分,我就去查看一下,第20项的行为描述是“询问他们如何将学到的经验和知识运用运用到工作中”,而我看到第49项“给予他们不直接插手的帮助,即不会干预或代替他们完成工作”,这两项的描述我都只打了一分,但我觉得说第20项这个行为描述对我来说,可能暂时比较难以运用,所以我就选择先从第49项入手,不去干预下属,或者是代替下属去完成工作。那我从这项开始,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识的提醒自己,不要干预下属,不断提醒自己,把这一项行为体现的分值逐渐的提升,趋于平衡。
在教练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引用这张问卷来帮助被教练者,找到他某项行为缺乏背后的原因,以此帮助被教练者。我们可以一起来设定三个月的教练目标,通过持续的教练过程,帮助被教练者提升关键行动的发生频率,帮助他提升领导力,从而帮助他的下属和整个团队提升工作绩效。
刚才讲了关于每一种管理风格的特点,优劣势、组合使用,扬长避短,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的做一些改变,来影响这些行为的发生频率,使得我们管理风格趋于平衡。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常使用的管理风格的理论就是情境领导,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情境领导中如何结合这六项行为风格,帮助我们共同实现绩效的提升。
首先回顾一下情境领导,它是组织行为学家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理论,他认为领导者的行为要与被领导者的准备度相适应,才能够取得有效的领导成果。所谓的准备度,是指被领导者在接受某一项具体的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意愿水平,所以从能力和意愿这两个维度来衡量,就出现了四种不同的人,第一种是高能力,高意愿的人,他出现在图中的右上象限。这样的人能力很强,意愿度很高,是组织内真正的财富,称为人财财富的财,俗称这种人为极品。对于这样的人,如果你在工作中简单的用告知的方式对待他,非常容易创建不信任的感觉。所以对于这样的高能力、高意愿的人,我们只需要在工作中经常引导他思考,和他沟通时多多问他”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呢?你认为可能需要的预案还有哪些呢?”让他自己做决定,自己做决策。同时作为管理者,需要我们主动积极的给他提供各种支持,让他敢于做决定,所以对高能力高意愿的下属,通常采用的方式是CL催化,加上SU支持,用这样的方式保护好这样的下属,因为这样的极品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第二种下属是高意愿低能力,常常出现在左上象限,这些人,比如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刚转行的新员工,他们常常属于这类人,他们的工作意愿度非常的高,但工作能力确实有限,这样的人称为人才,材料的材,通俗称为半成品。这样的下属需要一段时间的打磨,才能慢慢成熟。当培养他们逐渐成熟的过程当中,对于他们真正能力缺失的那一部分,需要先给予告知,之前也提到过,在告知的同时,需要让下属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提供信息式的沟通风格。前面提到过,告知和信息式这两个是要搭配使用。当下属得到了这些知识和技能之后,他信心满满的投入到工作中,在实际的工作中难免出现错误或者遇到困难,这样的情况下,从人才长远培养的角度来说,需要及时对他们提出质询,询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思考,不断的修正。但是刚才说过,质询常常是提问”为什么?”这个”为什么”是针对过去的,会启动下属的安全脑和情绪脑,会给他们产生无形的压力,所以这个时候需要采用导泻的方式,帮助他们缓解情绪,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所以对于高意愿、低能力的下属,先要通过告知和信息的方式,让他获得基本技能,在工作当中发现他的错误,或在他遇到困难时,启用质询的方式,帮助他思考和调整,同时不要忘记用导泻的方式来帮助他调整情绪。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的将它他右上线推移,培养他成为高能力、高意愿的人才。但在现实的工作中,常常看见有的主管,对于这些新员工,特别是能力缺失的新进大学生,或缺乏工作经验的下属,会随意的让他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自我摸索,没有给予充分的、有效的辅导,而当出现错误的时候,又常常对他们进行一味的质询。在长期没有安全感的压力之下,这些半成品,他们的工作的意愿度就会逐渐下降,慢慢的就进入了左下象限,表现出了低能力低意愿。低能力、低意愿的人,是不能为组织带来绩效的,被我们称为废品。但是这样的员工未必真正的是废品,因为是我们的工作方式不当造成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当及时发现这样的情况,常常需要用导泻的方式来帮助处理他们坏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工作意愿,希望通过导泄的方式,帮助他、推动他回到左上象限,回到那个真正的半成品。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发现,左下象限会存在那种真正的废品,那些人是完全没有工作意愿,也没有工作能力的。这样的下属,是因为他基本价值观造成的低意愿、低能力。就需要对他采取比较暴力的,所谓攻击疗法,就是质询加告知。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下,如果还没有任何改进,这样的下属只能听天由命了。还有一种人在图表中的右下象限,这种人在公司里的任职起始时间比较长,在长期的工作中,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但是他对组织的期待,常常会有长时期的没有得到满足。在工作中,慢慢的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工作的意愿度就慢慢的降低,进入右下象限的这种高能力低意愿的状态。对于这样的人,他的低意愿是因为他内在负面情绪造成的,所以要对他处理情绪,可用导泄的方式释放他的负面情绪,当情绪处理完以后,管理者需要迈出的一步是适当的质询。因为这时,情绪被处理完了,管理者和下属之间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对于这样有能力的下属,我们有责任让他反思,为什么那么长的时间会处于这样的长期的无意愿的状态呢?通过类似的问题,让他深层次的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于自己和组织的影响,同时也需要让他考虑他应该如何改变行为。用导泄的方式让他释放负面的情绪、意愿度提升后,在工作上面需要给他充分的支持,让他展现他自己拥有的能力,支持他作出决策和行动,希望他逐步向右上象限,也就是高意愿,高能力的方向移动。
刚才简单的阐述了对于不同的准备度的下属,采取不同的管理沟通方式。大家可能发现导线的使用频率特别高,而这正恰恰是教练最常使用的沟通方式。这一项的能力提升对于教练来说特别的重要,建议大家去熟悉导泄相关的十项行为描述,找出一项自己最容易做的行为,有意识的在工作中提高这个行为的发生频率,逐步强化导泻能力。同时在长期与伙伴们互相教练对话练习中,也可以从这张问卷开始,帮助我们一起来设定一个小小的教练目标,把某个能力提升,作为教练对话的目标,在教练对话练习当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在工作的实践当中不断应用。希望大家都成为别人眼中的那个无为而治的领导者,让自己不断的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练。我们真正面对教练客户时,也可以使用这张问卷,开启我们的教练对话,把它作为一段教练关系的开始,展开与客户之间的教练旅程。回顾一下,刚才的这一段时间里,听到了什么?信息是对你特别有价值、有帮助的呢?听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对自己的觉察会有哪些呢?你将会在日后的工作和教练对话当中,去采取什么样新的行动呢?
我的收获和反思:
1、老师们如何在同样的学习 机会和条件下比我学习和领悟的更多、更好和更深?这是需要我下来探寻和提升的地方;
2、我能把所有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学习,我看到了我学习教练的决心及不错的行动力,态度也很好。
3、五维将我们领进教练的世界,但要真的习得五维教练式领导力,需要我们联系,而非单纯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