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前段时间休息不规律,加上前天照顾孩子着凉了,结果昨天感冒发热去挂水了,晚上回家后就听到母子俩在厨房的一段对话。
妈妈:“乐乐,妈妈因为感冒发烧,今天打医院吊针了。”
乐乐:”妈妈打吊针的时候痛吗?“
妈妈:”有一点,不过能忍受,因为打吊针可以让身体更快地好起来。”
乐乐:“爸爸以前教过我一个方法,可以在打吊针的时候感觉不到痛。”
妈妈:”太好了!可以分享给妈妈吗?这样妈妈明天就可以用你的好办法了。“
乐乐:”好呀,妈妈!只要你打针的时候想着你喜欢或者开心的事情,就感觉不到一点疼痛了。我在打针的时候就会想着”我的世界“,你明天也可以试试哦。“
妈妈:”谢谢乐乐的分享,妈妈明天就试一下。“
听完这段对话,我想起乐乐以前在医院里打吊针的那个场景,需要家里的三个人全部上场才能搞定。为什么孩子会这么惧怕打针?主要是因为:
1、第一次体验打针时,父母担心孩子害怕疼痛,会和孩子说一点都不疼,但事实上是有痛感的,孩子发现爸爸妈妈说的话并不是真的,心里的那种感受是非常的不安全的;
2、当孩子反抗时,家长为了配合医生的时间,会选择全家出动进行强制制服,孩子的心里的那份恐惧会被不断地被放大,为什么父母在我害怕的时候不理解和安慰我,反而帮着医生让我动弹不得;
3、当孩子无力反抗时,他所有的焦点全部会放在打针这件事上,自然那份恐惧和疼痛会比实际来的大的多。
打针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其中的道理却贯穿着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人生中有很多的第一次尝试,在第一次尝试某件事的时候,如果孩子带着疑问,请告诉他事情本来的样子,然后带着鼓励和祝福,让他更有勇气地去面对,如果孩子需要帮助,你可以给他一些建议。
就拿乐乐打针这件事做个例子,在事先打针前我和他说:”打针确实有一点疼,爸爸小时候也害怕打针,不过爸爸知道打针是为了帮助我恢复身体健康,所以爸爸能勇敢地去接受,你和爸爸一样,是一个勇敢的人,所以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如果你觉得很疼,你可以流眼泪,可以尝试着深呼吸,还可以想一些自己喜欢或者开心的事情,这样会减轻疼痛感,在你准备好的时候,告诉爸爸,爸爸陪你一起去。“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勇士,只要你把他激发出来,孩子的潜能和承受能力是我们无法想像的,不要错过孩子人生中每一次的第一次尝试,如果他们需要你的帮助和建议,请静下心想一想如何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孩子们也必然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