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老王的干弟弟打我电话,要老父亲的电话号码。问他什么事,说找他还有什么事,请他做对联呗。
老父亲是地方上的“文人”。红白喜事舞文弄墨拿笔杆子的。尤擅长做对联。经常有人找他,无外乎就是做对联,写对联,看日子,写墓志……
一会老父亲告诉我,干弟打电话要明天过来给他送钱。干弟是他们村的支部书记。这几年他们村做旅游开发,建了几座大牌楼,要写几副对联。上半年他邀请老爸写了两首。其中一首被选用上了。他给老父亲打电话就是要来付点酬劳。
电话里老父亲告诉他不要的,人家说一定要来。于是老父亲又来找我,让我转告不收钱的。这一年到头不知道要给乡亲做多少对联,写多少对联,客气的拿包烟。哪有做首对联还收钱的,坚决不收。
我赶紧打电话给干弟弟,把父亲的意思告诉他。说大家都是亲戚呢,谈啥钱,这不伤感情吗?
干弟弟哈哈大笑。说嫂子你这观念过时了。现在是知识付费的年代了。文化值钱呀。大伯做的这副对联我们付一千块钱。说实话,一千块钱给的不高,就是倚仗亲戚关系,知道大伯不会计较的。我们用的另一副,付了别人一万块。
听得我一怔,一副对联酬劳这么高,出乎我意料。干弟笑说,这可不是普通对联,写在牌坊上,要流传千古的。不是什么人写的都能被选上。上百首里面挑出来的。这钱大伯放心收,也不是谁私人给的,是上面拨款的。正正经经的酬劳。
赶紧把这意思告诉老父亲。听得他喜笑颜开,乐开了怀。来了一句:我还没怎么上心呢,就随便做了两首。早知道……
早知道什么?早知道这么值钱,就好好用心做了?也许,正儿八经做出来的还不一定就选的上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