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我是个丁克。
不想要孩子的原因很多,比如我不喜欢孩子,比如孩子会打破生活的平静,比如孩子会影响我规划人生,比如我心重,不愿因为爱一个人承受负担与不安。以及很重要的一条,人生痛苦多于欢乐,我可以不经允许创造一个生命,但接下来的苦难却要他自己面对。
有一次,我和男闺蜜聊天,说起小时候,忽然若有所悟,想做丁克至少有一半因素来自我对童年辛酸的记忆。在我的认识里,童年从来不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简称。
结婚第九年,我有了林恳。此前的两年我都在做心理准备,接受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但得知怀孕,我的第一反应是茫然若失——我想要生下他,但我似乎还不想要他。
我想我是幸运的,原本不喜欢孩子的我终于自然地爱着林恳,有时在路上,看见一个脏兮兮的小孩,也不由心生温柔。
但林恳并没有那么幸运,从他几个月大开始,我不自觉地把自己童年遭受的粗暴加诸到他身上,我吓他,打他,骂他,我焦虑、纠结、怨恨,在心理的沼泽,一面挣扎一面深陷。直到林恳三岁多,痛定思痛,我决心用心理学方案治疗自己,在半年之内停下了挥向他的手。
不管是谁把我变成了那样,只有我能把自己变好。
一如我的经历,在13年上千例咨询案例中,我目睹了无数创口,那些成人曾是受伤的孩子,那些孩子正在受伤,每颗心打开都鲜血淋漓。这是一场兵不血刃、悄无声息、世代相袭的心殇。
开始,我们创造了孩子,像是他的主宰;后来,我们辜负了他,像是他活该。他只有他自己,用来承受我们。如果他一直承受我们,终有一天会对我们失望。
让他失望的我们,也很可怜,因为那些最好的东西,我们未曾拥有过,比如完整的接纳、坦率的表达、尊重的爱。
生命最初的十多年,我们的自主权极其有限,受伤在所难免,承受是主要的选择。所有孩子都是“无辜”的,直到他们长大成人。接下来,成年的你可以选择:伤害你的孩子,或者救赎你自己。
选择前者更容易,但这世上,艰难的道路往往更正确。
如果你没被好好爱过,更要好好去爱。
40岁之前,我清晰地体会到,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第二次机会。他映照我们的自私和狭隘,他提示我们的孱弱和伤痛,他引领我们重新启蒙,他给我们信任和爱。
我给他生命,他让我成为妈妈。
和预想一样,林恳打破了我生活的平静与秩序,在规划人生时,他更像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难得清闲他一定要给我找点麻烦,我有多爱他,就有多少烦恼和忧虑。我依然觉得,丁克没什么不好,但有了孩子,便不能失去。
每次看他小时候的照片,都有一种混杂着温暖与追悔的惆怅,他长得那么快,我却陪伴得那么少,错过了那么多,如何挽留也敌不过时光荏苒。
在时间面前,我想留下比生命和记忆更持久的东西,比如文字,比如思想。
这本书的主题是亲子教育心理,写我对教育的思路、实践和心得,部分章节记录了教养林恳的轶事、日常和片断。私心来说,是我给林恳的十岁礼物。
活着从来不会简单,磨难本身是为人的成本,唯愿他自信独立、坚韧宽广。
林恳说:等我成为大人,一定要成为一个像妈妈那样的大人。这大概是我得到过的最好的评价。
我呢,希望自己错得越来越少。
孩子不是手里的风筝,是天上的鹰,而我,是另一只。
——《非常规育儿经》后记
2018年5月31日
凌晨2:15
今天2月18
林恳十周岁生日
即将出版的新书《非常规育儿经》
是我给林恳的十岁礼物
本文是新书后记
因出版社内部结构调整
新书进度一度减缓
目前重启中
感谢各位的耐心等待
小学十岁成长礼现场 林恳在读父母的信——我凌晨赶写的《后记》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5%
一篇好文影响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