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年间,有一位广东的举子上京应试。当时的京城是西安,正值大雪纷飞。
考试这天,时间一到,各地考生纷纷走进考场。当时的考场各位看官知道,就是一个个紧挨着的“小窝棚”,应试的考生吃喝拉撒全在里面解决,而且也没有什么纳凉取暖的设备。
。 当时因为天寒地冻,考生们刚刚磨好的墨还不等“添笔”,墨汁就冻成了冰,弄的大家很是头疼,只好拼命的向砚台呵气,写写停停。
监考官见状也是无计可施,爱莫能助。就在这时,一个监考官却像发现了奇迹似地走到了那位广东举子身旁。只见他挥笔疾书,砚台里的墨汁不仅没有冻结,还油润生辉。
当时的砚台都是考生自带,考试刚一结束,监考官马上从这个考生手中将砚台借来观察,左看右看,还亲自蘸墨挥笔书写起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95584/251d38f8720c2f45.jpg)
这一方砚台磨出的墨,写起字来流畅自如,墨迹鲜艳夺目,监考官对这个砚台啧啧称赞,爱不释手。
第二天,这位监考官就把考场上发生的事情秉奏了皇上,并且献上了这位广东考生的砚台。
皇帝试用之后发现果然不错,顿时龙颜大悦,亲自召见了那位考生。并且传下圣旨,把这方端州出产的奇宝砚台列为贡品,从此,“端砚”名扬天下。
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肇庆市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95584/124ac66610f73034.jpg)
端砚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由于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气可研墨的特点,被推崇为“群砚之首”。
砚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它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
时至今日,砚台已经成为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了中国文人墨客的精神财富,刻砚、赏砚、藏砚作为一种时尚的雅玩,一直广泛流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