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刚刚提醒一篇文章,“宁肯帮人人发丧,不可帮人成双”看到标题有点好奇,就进去看了看,他们介绍:
在我们很多人的心目中,农村都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地方,只要是一方有困难,居住在周边的人都会去帮忙。对于农民百姓而言最重要的红白喜事,就更能够突出邻里之间的民风,过去要是谁家里有老人家过世,同村的人会赶来帮忙,只要是他们有条件办到的,基本上都不会拒绝,有些时候甚至是把自己所居住的房子都借出去,村民朋友也是没有任何怨言。
然而,不管农民百姓有多淳朴,有些老一辈留下的忌讳,还是需要注意的,农村一句俗语:“宁可给人停丧,不能给人成双”,有什么讲究?下面就来看看。前半句“宁可给人停丧”想要表达的就是,在农村人的心里,丧事是要比婚事重要,谁家要是有婚事,但是在婚礼之前有家人过世的话,那婚事肯定需要为丧事让路,起码也要等到守孝的时间过去,才能够进行喜事的办理。
至于刚刚所提及的借房子的问题,农民人并没有太多害怕的,别人有需要的话,房子完全可以借出去给别人办事,尤其是因年老而死亡的人借用房子做丧事,人们就更加欢喜,因为有老人的离开,就意味着能够添丁。农民百姓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反而会认为这是好运气的象征。
至于后半句“不能给人成双”说的就是男女之间的事情,过去的农村人思维比较保守,认为男女之间的房事非常不干净,即使是有夫妻来家里做客,留在家里居住,也不能够让他们居住在同一个房间,而是需要分房居住。
弯下身子帮助他人站起来,这是对心灵很好的锻炼。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帮助他人这是中国淳朴农民的优良传统,有些人的确做的也很好。
可是,当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怎么就立马和我的一些事联系到一起了呢?
先说说孩子爷爷的事吧,因为老爷子没在老家住,是死在了外地。当时老太太蒙了,非让孩子爸开车去市里,10月份的6点天已经黑了。我说,你不能去,一是心情不好开车不安全,二是你去了也没用,弄不好还得会走错过,那边有人安排,你在家收拾停灵的地方吧。老太太是蒙了,再说老大还在那里。你就收拾家里吧。
后来我们就安排人收拾家里,当时就收拾的我家屋子。他家有个干大事的嫂子,打来电话说,老爷子的灵床应当在老大放,可是人家老大媳妇不让,事情紧急,再晚了就算第二天了。
听到老爷子去世的第一个消息时,我就说赶紧叫咱自己家的乡亲收拾咱住的屋子。可是能干的嫂子说应该在老大家停灵。我说好吧,又把自己家的乡亲喊到老大家收拾,结果老大媳妇不让停灵。没有能干嫂子的话,我也不在说啥,如果说的猛了好像咱要抢功劳似的,等吧。
自己家的老姑姑就对我说,赶快收拾你家吧,再慢了就晚了,一会人来了还没地方停灵呢,让人家笑话。我说等着吧,没命令我不敢。过程不说了,后来还是在我家发的丧。我不知道我沾啥光了,我家地方大,被子多,而且还有暖气和空调。反正当时都用到了。
最主要一点,我对老爷子确实有感情。
事情都过完以后,老太太也就要回市里了,还主动把我叫到跟前,一再叮嘱说:xxx说了,等我死了我一定要在老大家停灵。(老太太叫的是名字,就是那个能干的嫂子的名字。老太太在我面前从来没说过你嫂子,你哥)我说,好啊,我从来也没争过啥啊?这不是人家不让停灵啊?也不能老让老爷子等着啊?
不知道他们都是怎么想的?我沾啥光了啊,上天作证吧!后来老太太和老大媳妇吵的不可开交,以后也许就没事了,老大都成那样了。
以后的事以后说,谁也不知道谁走在前走在后?
过好自己,对老人尽自己最大的孝心好了,没准老爷子还真给我们带来好运呢。
老爷子走后,我没有害怕过,而且还很想念老爷子。
反而他们天天害怕,还找神仙天天烧纸,磕头,不要让老爷子找他们去。
哈哈,我不信那一套,都是心里有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