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河口“八大组”

黄河口“八大组”

作者: 平易髙處 | 来源:发表于2024-01-17 04:13 被阅读0次

                                                               

      “一村、二村、三村……”这些以数字编号的村庄,隶属于永安镇。

    在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和黄河口镇是鲁西移民村落最多的镇。村名里隐藏着从19世纪末开始移民开发黄河口的历史。也因为这段历史,垦利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

                        村 名

      说起鲁西移民村落,绕不过去的是“八大组”。上世纪30年代,“八大组”盛名远播,在黄河口鲁西移民眼里,它代表着温饱和幸福。当时,百姓有两句经典话语:“要吃饭,围着黄河转;要糊口,跟着黄河走。”大伙儿要转、要走的目的地就是“八大组”——黄河尾闾上一块由黄河泥沙年复一年淤积而成的新生地。

    从东营市驻地一路往北,15公里外就是永安,这里就是昔日享誉四方的“八大组”。远远望去,现在的永安树木成行、道路宽广、房屋错落,俨然一幅美丽的小城画卷。可在80多年前,这里只是一个刚刚能够解决温饱的移民村落。

    黄河,每年都会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淀淤积并逐渐成陆。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里开始有人居住。1904年后,居民渐多,时称“桃花园子”。1935年,由于鲁西鄄城黄河决口,梁山、寿张、台前、阳谷、范县一带4200人移民这里。移民以200户为一个大组,“桃花园子”是第八大组,故更名为“八大组”。

    此后,鲁西大批受灾百姓陆续来此投靠亲友,垦荒谋生。随着移民增多,逐渐形成村落。村落自西向东按序数一至二十九命名,也就是一村、二村、三村……一直到二十九村,“八大组”则发展为垦区中心集镇,1936年改称永安。

                        移 民

    据老人们回忆,从鲁西刚迁来时,每户有五根檩条、一个碡(石磙)、一匹马或骡子,每人每天领2斤小米或绿豆,还领了豆种。每人有25—30亩地,当年收的大豆上缴。

    前二十五村有码头,时称“前坨子”,移民到来后改称“二十五村”。移民回原籍搬迁家属,顺河而至,一船一船送到永安,就是从前二十五村下船,分驻自己的垦地。有位老移民记得,“我是6岁那年(1935年),一家6口人,从当时的寿张县移民,坐船至前二十五村码头处下船过来。这里芦苇荒地多,住的是‘地窨子’窝棚。当时原有地主有地,移民来后,按每个名可租得30亩地种植,并每亩交1斗粮食作为租金。垦区解放后,土地就可以买卖了。”

黄河口鲁西移民“地窨子” 黄河口鲁西移民窝棚 黄河口鲁西移民旧居

    西三村一位老移民记得,1935年她公爹先来的,后来她和丈夫才过来,来时就四五户人家,住“地窨子”,生活艰苦。现如今她四世同堂、儿女孝顺、全家幸福。

   “那个时候惶惶恐恐地逃难至此,都会选择和老乡聚集在一起,久而久之,便沿着黄河大坝从西向东一字排开了。”二十八村的一位老移民回忆。

    东营的土质从南往北逐渐碱化,首批垦荒移民大都聚集在永安的南部,等到大批移民到来之后,大伙儿才退而求其次,在靠北的地方一字排开,垦荒种地。那个年月,永安拥有大片的荒地,吸引着那些勤劳的人们来这里开荒。

    到上世纪50年代,移民垦荒大潮才基本结束。这里的耄耋老人都见证了永安从“不毛之地”到“鱼米之乡”的蝶变。当地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真正的永安人,大家都是移民,来自天南海北。”

                          抗 战

    与“八大组”密不可分的,是垦区人民的抗战史。

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

     抗日战争时期,“八大组”一带是清河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八路军第一次进驻“八大组”是1941年1月8日,山东纵队三旅的赵寄舟团长在这住了不到10天,就奉命随主力部队挺进胶东。直到8月26日,山东纵队三旅首长许世友、杨国夫等率领部队重新进驻,解放了“八大组”及其周围地区,并在这里建立了中共垦区工作委员会和垦区建设委员会。原驻外地的中共清河区委、行署、清河军区司令部及其后勤机关也相继移驻这里。“八大组”的居住人口由原来的1000多人猛增到3万余人,成为垦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当时,永安的西十四村是清河军区军医院、被服厂的驻地。村里大多是从河南台前和鲁西阳谷一带迁来的移民。清河军区后勤部等驻扎在二十八村,后勤医院都分散在荆棘丛生的荒草野洼里……

    1943年冬季的“21天大扫荡”,垦区根据地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垦区人民用血肉筑成了钢铁长城,保卫了抗日根据地。

    这里生产的粮食、军用物资在满足军需民用的基础上,有效支援了胶东、鲁南等抗日根据地,是整个山东战略区的稳固后方,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垦区抗日纪念碑

    今天,永安矗立着高高的垦区抗日纪念碑,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将军题写的“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这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明 珠

    时光飞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垦荒人的努力,昔日的“八大组”如今的永安,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大闸蟹之乡”、“山东大闸蟹第一品牌镇”、“第三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被誉为红色移民村庄的胜利村,通过建立移民民俗博物馆,记录移民历史,传播垦区红色文化,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

黄河口移民博物馆。 黄河口移民新型农村社区

    金秋时节漫步永安,一片片金黄色的稻浪在大地上铺展。以田野为画布、水稻作彩笔,一幅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稻田画跃然万亩稻田。“稻田观光旅游”吸引大批游客。曾经住“地窨子”的移民也开始搬入新型农村社区,社区配套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站、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等设施,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了。

黄河口移民新居

    移民后代,人才辈出。二十八村党支部书记马广华,带领全村群众开发改良盐碱地,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文旅产业,村子成功入选“全省景区化村庄”。十村致富能手吴康,大学毕业后回乡创办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销售基地,如今是永安规模最大的,获评“山东省示范型家庭农场”。永安一村退伍军人楚万林,创办的莲藕公司,从原来的本地销售到如今的远销十多个国家,让黄河口莲藕真正走出了国门,荣获“山东省第二届退役军人创业大赛现代农业组三等奖和“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称号。

    从鲁西到黄河口,勤劳的齐鲁儿女不懈耕耘,终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在了黄河三角洲上。

    (易平访记)

 

 

 

相关文章

  • 恨不相逢花开时

    在你之前,黄河口也好,黄河口的孤岛也好,寂寞的土地,草色枯荣的四季,暮色荒凉着荒原的荒凉。而如今,你成了黄河口独特...

  • 黄河口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有人去了黄河口,气势确实磅礴

  • 黄河口

    又到周末,泡了一上午温泉,中午家庭聚餐,午休后到黄河口逛了逛,领略一下春天的河岸……

  • 烟台东营自驾

    24号出发,天津到东营自驾约288.5公里/4小时8分钟到达! 可玩的地方 1、黄河口旅游区 黄河口旅游区位于黄河...

  • 印象黄河口

    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很糟糕,朋友带我来到黄河口,——来到黄河口,找回迷失的自己。 我爬上三层塔楼,静静地感受身后母...

  • 随感

    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很糟糕,朋友带我来到黄河口,——来到黄河口,找回迷失的自己。 我爬上三层塔楼,静静地感受身后母...

  • 随感

    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很糟糕,朋友带我来到黄河口,——来到黄河口,找回迷失的自己。 我爬上三层塔楼,静静地感受身后母...

  • 走在黄河口

    九曲狂澜的高亢 在这里婉转悠扬 奔流在峰峦间的怒吼 在这里享受着耳鬓厮磨的温柔 如果不是经历岁月的涅槃 又怎会化成...

  • 黄河口小调

    万里里黄河古渡口 一弯新月照在柳梢头 盐碱滩上长柽柳 风吹雨打几春秋 该开花她开花 该结子她结子 邻家小妹妹长得俊...

  • 秋游黄河口

    (其一) 菊月大汶行,碧空秋色增。 柳林天地长,芦荻四荒升。 百鸟鸣云际,锦鳞戏水腾。 欲观河海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河口“八大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dl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