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拆一桌庙,不毁一桩婚,是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宗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结婚之后,一生就绑定在了一起,直到死。
新婚姻制度的实行,让这个观念消退了很多,但是在长辈眼里,仍然被奉为圣旨,好像不这么做,就罪不可赦。
以前的婚姻是终生制的,无论婚内发生了什么,两个人是否愿意,都不能摆脱,再加上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老一辈人的婚姻都是在隐忍中度过的。
也许他们也想过离开,但是那以前的时代里,一个人的名声比性命都重要,名声坏了,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名声就像通行令,丢失了它,就只能被困在原地。
在这种情况下,离开意味着名声会惹上污点,因为你违背了大家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规矩,做一个打破规则的人,要承受的压力和风雨是无法想象的。
长期下来,大家就默认了,哪怕是死,名头上也被冠上对方家族的名头,没有人在意你自己本身是谁,也永远的跟自由二字说再见了,被迫承担起婚姻强压在他们身上的责任。
好在新婚姻制度开始 实行了,婚姻自由的观念开始普及了,婚姻不再是一辈子的枷锁,不必再 委屈自己,不必强迫自己去承受自己不愿承受的东西。
现在我们才真正的成为了一个人,拥有了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权,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可即便这样,在长辈眼里,依然有一些不太合时宜的话语出现,她们的人生经历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经历的动荡和变革。
她们的幼年时期,正是革除旧俗,文化革新的时代,她们的长辈正是成长在清末封建时代里的人,青年时期,是战争和外来文化冲击的时期,老年是新中国新时代。
时代发展的速度太快,她们来不及反映,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脚步,这个危机感让她们本能的抓住幼年时的熏陶,好像这样能给自己一点点安慰,标榜自己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亲眼见证了这一切,什么都经历,是社会的活化石。
当子孙们的婚姻发生裂痕时,她们就会把旧社会那一套搬出来,施加在子孙身上,要求子孙们和她们一样,继续隐忍,牺牲小我,为大家庭考虑。
她们的人生是悲哀的,人到暮年,依然不明白,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做自己。
我们不会也不愿,在成为这样的牛马,浑浑噩噩的活完一生,到头来还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她们的思想已经麻木了,付出和隐忍成了自己生活的主旨。
可是当下的我们,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人生就要自己做主,未来是什么样应该由我们自己来选择,即使我们对未来还一片茫然,但是我们不会再像以前的人那样,隐忍憋屈,不再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附庸,我们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
远离一切让自己不开心的人和事,人活着有千千万万种的方式,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坚定的走下去,你的目标应该是领略一路上的风景,然后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对方让你感到不适了,推开他,继续走,还有更多更好的人在前方等着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