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豫文苑接的第二篇稿子是《洛水河畔》诗二首,因为我文学素养低,理解感悟能力差,尤其诗歌鉴赏水平低,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朗读节奏。白天练了好多遍才上交作业。但是当我回听时却觉得自己端着,不自然,没有情感的内在表达!
晚上请教了师父,师父说我的节奏没控制好,匀速没有变化。要做到声断气连,要练习气息。
声断气不断的意思就是因为表意的需要,必须要有停顿。但是整个的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要往下走的,不能在第一个站点就完全把车给刹死了,那么人家乘客以为到站了,要下车了。肯定就是轻轻的带一脚,有没有下车的?没下车,我们继续往前走,就这个感觉,我们的目的地还在前方,要点一下这个感觉。师父这个形象的比方让我听得明白。
读诗歌时要有重点有节拍的分配气口,然后画面感就有了,诗歌一定要有画面感。这个要有很大的气息,诗歌是需要抒情的,节奏也可以是舒缓的,有些地方是有需要拖音的,但是要看需要啊,怎么拖出去,怎么样接的回来,而不是每一个字把它咬准就可以了!
节奏很重要,节奏上不要太平均,就显得字跟字是很清楚的,就是不要太过于关注于读字,不要太注重每一个字字正腔圆,却忽略了这个字在句中的意思的表达。要想办法把字给团在一起。意思团在一起,否则一拿到诗歌,一拿到文章,本能的就慢下来了,就是那种拖音很厉害啊。他就是抓不住人的心,特别是文章一长,诗歌一长的话,人们的心就不在这儿了。
我又请华豫文苑的李老师范读了一遍。真的把我惊艳到了。老师读出了每个字的内涵和情感。节奏抑扬顿挫,十分有感染力。
老师也听出来我作业的毛病,就是我自己也知道的毛病。老师说朗读作品,情感抒发是自然流露。不用拿捏,不用做作,要反复熟读作品揣摩作品的内涵,尽量理解作品:什么作品?读什么作品?怎么读作品?把这三点弄懂了就自然读好了。就是多读多听作品汲取“营养”。
读所有作品都是语言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什么地方加重音、什么地方轻声读,只有理解了作品熟读后才能掌握技巧。
就这样经过两位名师的指导,我大概懂了一些方法。但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知道却做不到。
一篇《洛水河畔》我练了三个晚上,第一天练到后半夜一点多,第二天练到十一点多,我不录音的时候练读,觉得很自然很有感情。但是一录音就紧张地拿腔作调的。我真的很懊恼很惭愧,但是突然想到李老师说的,他有着三十年的功力。而我却妄想一蹴而就,怎么可能呢!
第三天我又练到九点多,终于感觉比原来自然一些了。这几天因为朗读我耽误了好多事。不能再继续耽搁在这件事上了。
以后慢慢努力了练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