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作品,作者费孝通经多年实地调查,总结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农村”这一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
这本书,书写了这部学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之作。沿着作者的思路,可以一窥中国的乡土面貌。
费孝通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乡土中国》《民族与社会》《从事社会学五十年》《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行行重行行》《人的研究在中国》等。
“费孝通的影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他会一直影响今天、过去以及将来无数代的社会学的学子。”他的作品《乡土中国》是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必读之书。
这本书的核心,是研究“中国最基层的社会结构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
它讲述的是关于传统中国乡土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一个人群如何能够长时期地、牢固地被一片土地所束缚,如何积淀起深厚的农业文明,如何被这种文明影响和塑造,又如何演化和转型的历史进程。
如作者所说,“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与土地的联系非常紧密。
《乡土中国》的开篇之语,代表了一个理解中国社会的新视角的诞生,是来自基层乡土社会的观察,而不是居于庙堂之上的俯瞰。
在这本书中,费孝通提出了一个概念——差序格局,就是越是自己熟悉的人关系越强,然后逐渐向外一层层疏远,最终是没什么关系的陌生人。
在这样的差序关系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许多事情都是在这种格局的网络里,慢慢展开的。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就是一种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不过,“乡土中国之变”已经发生了。
曾经,乡土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亲缘关系,现在,各种形式的新契约性的关系,正在构建一种替代,乡土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正在不可避免地发生,而且正在以加速度在发生。
城乡之间也不再是各自分离的存在,而是有着更多互补的联系和依赖。
那么,关于中国的乡村未来,究竟要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数以亿计的人口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也关乎中国整体在未来的努力方向。
人们更加渴望的是,中国乡村振兴在不久的将来真正实现,渴望的是乡土中国在转型世界中重生,是乡土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复兴。
在这本书背后,细细品读,便能读出它们背后的真正意义和目的,那就是对中国人的性格和社会关系进行总结。
这本书,以一种来自基层乡土社会的观察视角,去理解中国社会。这本书,是一个学人,对中国之路的探索与追寻,作出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但问题依然存在。
费孝通先生作为一名文人和学者,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用率真和朴素的文字,真切而直接地关注着现实中国本身的实际样貌,表达自己的洞见。
理解乡土,才能读懂中国。理解我们自身,才能理解我们周遭的语境,理解变化中的全世界。
费孝通先生的文字,既可以用来读,也可以用来想,更可以用来启迪人心。好书就是这样,总能引起无尽的思考。
每次阅读《乡土中国》,都会有新的思考和理解,这大概就是经典阅读对于人们的启发与意义,也是这本书拥有不朽的生命力,成为经典的魅力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