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被问关于死亡
记得2014年冬天,参加一个沙龙,主题是关于自我探索。沙龙主持老师让每个人拿一支笔,一张白纸,让每个人以自己现在的年龄为起点,以自己认为自己的死亡年龄为终点,画一条线,然后开始随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写下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并设计如何去完成。
我只记得自己在第一个问题上就犹豫不决了,无法下笔。在此之前,我从未考虑过生命的终结和任何关于死亡的话题,自然从没想过自己可以活到多少岁……我还记得当时还有几个学员和我一样犹豫不决,老师看了我们一眼,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连自己的死亡都不敢想,你的人生还有什么探索的必要。
这句话很刺激我。自那之后,这个问题不时会在某些时刻让我陷入思考。
*真正开始思考关于人生终点
最近的两年,是真正深入真实生活的两年。从忙碌的职位离开,为了学业的完成,为了探索自己的事业和发展,在学习和践行自我认知的过程里,终于可以自然的面对生理年龄的增长和人生终点的无法选择。很多励志类作品中,都在鼓励人们理性乐观面对生理变化,强健心理,任何年龄都不放弃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却觉得,首先得接受,无论这一生多么精彩或灰暗,每个人的结束都殊途同归,只是方式不同,才会开始珍惜现在,才会想要成就自己,而接纳的过程,充满着敬畏和波澜,恐惧是理所当然的,面对衰老和死亡,没有恐惧,就失了敬畏,没有敬畏之心,便无法自律。
*关于归途,始终有爱,才有回味
经常和哥哥聊到的一件事,就是关于我们老了之后。不得不说,面对我们的未来,衰老和死亡,并没有二十几岁时侯那样遥远了,在我们彼此成熟的年纪遇到,除了深感幸运,更多的是珍惜每一分钟去创造未来属于我们的生活方式,用镇定和淡然抵御那些不确定、衰老、迟钝,甚至面对永远的失去。每次去探望哥哥的九十三岁的奶奶,我都会在心里更加确定现在我们要如何选择才能在老年保有健康和自主能力。也许现在的多巴胺分泌仍然旺盛,让我们始终激情满满的憧憬美好,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乃至我们约定的至少相互陪伴四十年后呢?我想,再完美的设计都比不上每一个当下认真踏实的以诚相待,才能成就相互厮守的无畏归途。
认真的想想关于生命和归途,我可以做的,就是边体验,边记录,到了一天不得不被困三尺之床,我们可以翻翻照片和文字,满脸皱纹却盛满幸福和笑意,那是对一起陪伴的感恩,也是对生命完结的坦然。
桃之夭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