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2年前的读书笔记二十九《雄安!雄安?》还是四十二篇《粤港澳湾区》,亦或者是京津冀版图重塑,还是长江三角的不老神话以及中部网红城市的强势崛起,都告诉我们现在的中国在巨变中重新塑造经济格局,而这一风云变化将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人。长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一直有两种路线之争,一种是发展大城市,一种就是就地发展中小城市,而在2019.12.25圣诞节的超级礼包《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让这一争论有一锤之音了,那就是发展大城市,发展都市圈,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让都市圈发挥“引擎”作用。中国的城镇化率不到60%,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追赶空间,而确定的湾区经济将是全面实现城镇化的“最后一公里”,或许这是我们一生最后的一波城镇化, 中国城市将会面临大洗牌,这将会怎么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今天,中国最顶尖的城市,正在迎来百年巨变。
上海在膨胀,长三角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格》,初步拟定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的, 一个常住人口6500万的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北京在喊穷,自从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迁往通州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北京正在剥离经济色彩,强化首都功能,财政吃紧那是可以预见的,通州将是未来的“北京”,而北京将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是这个国家的大脑,帝都有可能成为第一个不以GDP考核的城市。
广州深圳在拆墙,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囊括7000万人口的湾区,涉及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怎么让劳动力,技术,资本,货物等生产要素在湾区内自由流动,这需要顶层设计,不断拆墙。
三大经济群体,孰优孰劣?我们从人口流动,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以及上市公司的数量统计表明,“上帝之鞭”将钱和人往南方赶,北京离上海越来越远,离中央越来越近。上海虽然是中国经济的龙头老大,长三角的对手,不是珠三角,但是人口老龄化来看长三角的发展潜力将不及珠三角,不是说年轻就是资本吗?
2015年那波房产运动过程,造就了很多强省会城市,成都,重庆,长沙,郑州,武汉,合肥,西安,虽然南强北弱的格局初定,但东富西穷的格局也在改变,中部的崛起将会书写一段灿烂的篇章。那么谁是中部的龙头老大呢?看好大武汉,原因不细说。未来10年,武汉的龙头地位,不可撼动。
2019年,中国经济能否在预定的目标稳步发展,决定2020年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小康水平的中国梦,中国将将次选择经济的引擎,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经济增长极在哪里?城市大洗牌的格局将充分释放中国3-5线城市的生产要素,以湾区为核心,网状辐射全国,只是随着城市发展,全国老百姓最关心的房价将何去何从?是走向鹤岗一套2-3万元的落寞,还是深圳土豪揣着500万现金窝在墙角等待摇号的疯狂?
截至2019年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约为3.09万亿美元,近两年来保持基本稳定,很高兴看到这则新闻,因为这意味着不用补充基础货币的投放,再用“棚改式”放水,不过根据第二十篇《赔率》阐明到2025年房价均价将达到25万/平,2020年9.7万/均价在深圳某些热点区域其实已经实现了,所以2025年达到25万/平,应该不是做白日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