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李雪老师的《当我遇见一个人》,比第一次读更清晰了些,很多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频频可见,我们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带着觉知去生活在当下。
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1、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2、你必须去感受,才能获得疗愈。
3、若孩子本然的存在不被看见,即使父母为孩子倾注一切,孩子也只是父母表达爱的道具。
4、我们至少可以学习做到去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而不是父母的延续,更不是实现父母想象中功能价值的“它”。
5、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正确的你,生命才真正有意义。
6、只有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独立。
7、无论孩子的“正面”行为,如微笑,还是“负面”行为,如哭闹,若都能得到及时而温暖的回应,他会感觉自己的双脚扎根大地,踏实而心安。其实,他只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得到了本应得的爱而已。
8、在为任何人好之前,先为自己好,让自己好起来是为别人好的前提。
9、如果没有觉知和成长的意愿,结果很可能是父母没成长,孩子也继续成为苦难的轮回。
10、婴儿天然地活在当下,和万物联结,我们借由婴儿的存在觉知自己,事半功倍。
11、当一个生命带着极大的爱和信任降临到家庭中,他最渴望的是被看见——被父母看见真实的自己,而不是通过一堆“正确”的数据来评价和矫正自己。
12、好父母就像神奇的容器,可以把引起婴儿焦虑的能量承接过来,转化成“无毒”的能量,再还给婴儿。
13、跟随婴儿,跟随当下,不去控制和改变,这是妈妈能给婴儿的最好的礼物,也是对妈妈自己巨大的滋养。
14、哭泣是婴儿表达内心情绪感受的方式,它不应该被阻止,而应该被呵护、陪伴,被充分允许。妈妈若能身心临在、平和地陪伴哭泣的婴儿,婴儿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15、用心观察孩子的父母会发现,孩子经常活在当下,天然会享受当下的乐趣。
16、退行是很好的现象,表明孩子过去受过的创伤正在疗愈。父母不必焦虑,尽量全盘满足孩子的依赖,允许他能力退化,允许他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17、每个人的内在都有疗愈的种子,无论创伤多严重,只要遇到合适的环境,疗愈都会发生。
18、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在爱的陪伴下,不打扰就是对专注力最好的培养。若孩子希望和你交流、共同玩耍,请尽情回应孩子,与他的感受共振,如同协奏曲一般彼此呼应,幸福感十足。若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世界,请给予他自由、不被打扰的空间。
19、你过去走过的弯路,可能正是孩子未来开拓的蓝海。
20、 父母可以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但要避免用自以为是的“正确道理”去限制孩子。若真心为孩子好,爱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21、放下受罪的较劲,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爱,我们总是能创造性地走出困境。
22、如果要对别人的事情定规则,那就是侵犯别人的自由。 规则存在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维护每个人的感受。
23、真正让智力发展的不是知识,而是体验。体验才是滋养孩子精神胚胎的养料。
24、请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感受、体验各种事物,别用我们狭隘的头脑来限制孩子无限的可能。只要不是危险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25、若有充足的爱流动,孩子的好习惯也会自然呈现,无须训练。真正美好的品格,是得到充足的爱和允许之后,灵魂自发、自然的选择。所有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爱匮乏的痛苦呐喊。
26、父母无须完美,每个父母都有坏习惯,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有自己的原因,并愿意为此负责,这并不影响和孩子彼此尊重、相爱。
27、 无论父母的话说得多漂亮、貌似多尊重孩子,但只要起心动念想要改变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爱,而是能量被阻塞。
28、一些父母自己的童年太痛苦,爱孩子确实不容易,那就努力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吧!停止评判,不再控制孩子按照所谓的“正确方式”来生活。
29、每个人成为现在的样子都自有其原因,我们能给予的最好支持,就是不评判、不打扰。
30、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对阳光的反应有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会躲开。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迹象,那是因为还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31、不改变别人,并非因为别人不可改变,而是改变的念头会阻碍别人的成长。
32、父母看到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父母自己。
33、投射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坚持不懈地把负面的担心和评判投射给孩子,就等于在给孩子创造一个负面的现实。再好的孩子,也会被父母长期的负面催眠搞砸。
34、每当投射之时反观自己,回到心灵深处,对自己说:“孩子内在的智慧和节律会指引他,我经由焦虑、恐惧看到的他,并不是他本身,而是自己被压抑一面的投射。”
35、潜意识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创造现实——你潜意识里相信什么,世界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现实。
36、 给孩子生命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受。
37、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试图解决对方的情绪。
38、拒绝本身不会让孩子受伤,让孩子受伤的是附带的评判。
39、“最不讲道理”的孩子往往有一颗最讲道理的心。
40、孩子本无事,父母自扰之。
41、幸福的关键不在于陪伴时间多寡,而在于陪伴质量高低。当我们完全不想改变对方时,才可能真正陪伴对方。
42、情绪本身并不伤人,它会升起,也会消失,是个自然流动的过程。
43、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44、在与孩子的关系中,父母能否保持界限,直接决定孩子未来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能否丰盛。缺乏界限,是缺乏爱的能力的结果。
45、真正的好心,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尊重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46、我们不是一定要和父母修复关系才能自我成长。父母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有能力真正看见孩子,但我们依然可以成长,并且拥有爱父母或者不爱父母的自由。
47、人只有当真实感受被确认时,才会产生幸福的存在感。父母一旦中了“正确观念”的毒,就会漠视甚至完全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家庭便成为地狱。
48、有的家长会疑惑:到底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可以不管?判断的方法是:这究竟是谁的事情?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无论父母多么看不惯,也要努力管住嘴巴,内观自己。
49、"这是我的事,那是您的事" ,这句话适用于父母,不适用于伴侣和孩子。 能做到不含敌意的坚定,是对心性实实在在的修炼。
50、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要分开。孩子只需要做孩子,大人处理大人的麻烦。
51、停止向外的投射,将能量转向向内觉察。
52、不做任何预期,为到来的一切做好准备。所有已经发生的苦难,且让我承担,且于我终结。
53、觉察到这些东西,无论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自己说:“这是我的一部分能量,我允许自己重复。
54、 问“怎么办”,其实是一种防御,我们已经从当下的状态中逃跑了。和“有问题”的感觉待在一起,去体验它,这就是觉察。
55、 想为自己创造怎么样的生命体验,这就是初心。
56、 生命就是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有人进有人出,都很美好,而不是凝固僵死的关系。
57、 如果一件事瞬间让你的内心敞开,你就是想去体验它,那么宇宙的资源会追随你而来。
58、 当时想要做的事当时就去做,当下完成。
59、 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创造接触满足——满足后退回。
60、无为是最好的“为”。 每当我们不被信念制约,不去制造冲突、限制自己,只是保持一个无念之愿时,那么一切资源会自动涌来。
越来越能感受到当一个孩子被看见,或是被满足之后,真的会出现很多的“退行”行为,比如会突然变得很暴躁,变得怕黑,爱哭等等,而这个时候是疗愈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能够抱持住孩子的这些情绪,作为容器,能让孩子的情绪有地方安放,那么孩子就能够得到疗愈,并且健康的成长。
我也是会用各种所谓的”正确道理“去限制孩子。比如说,孩子喜欢吃糖,我就跟他说糖吃多了会长蛀牙;孩子想吃饼干,我就说吃多了上火;孩子想吃零食,我就会说那都是垃圾食品。总之,我看不到孩子的需求,也感受不到他在被拒绝时候的沮丧和难受。
我觉察到这些都只不过是我自己的焦虑和担心,我从小也是被限制的太多,所以现在反过来限制孩子,这样的限制其实让我和孩子都很累,都不能够享受当下。当我把选择吃什么零食,每天吃多少的选择权交给孩子时,我也没那么焦虑,我会告诉孩子,这是我的问题,跟他没有关系,每个小孩都喜欢吃零食,这很正常。当看到孩子嘴馋的这个需求,并且不去评判他时,我们便不再为此纠扯,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
陪伴孩子成长,真的需要有很大的耐心,父母的觉察和成长至关重要。我们都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们自身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创伤,但只要我们不放弃自我成长,孩子就能够成为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