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重,厚重。
威,威严。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
主忠信。
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
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
无友不如己者。
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
过则勿惮改。
”勿,亦禁止之辞。惮,畏难也。自治不勇,则恶日长,故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
程子曰:“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
程子曰:“君子自修之道当如是也。”
游氏曰:“君子之道,以威重为质,而学以成之。学之道,必以忠信为主,而以胜己者辅之。然或吝于改过,则终无以入德,而贤者亦未必乐告以善道,故以过勿惮改终焉。”
这句话可以简单的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如下:
孔子说:“君子不稳重就不会有威严,学习不要有固执的念头(不稳重则所学就不会坚固,或作加强学习可以防止固陋,避免孤陋寡闻)。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本篇为《学而》,所以这篇以讲学习为主,所以现在重点讲学习。
学则不固
如果理解成学习要博,不要固执,倒是非常符合孔子一贯的传统。
“博学而无所成名”
“君子博学于文”
“君子不器”
“博学而笃志”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很多人知识的限制,全是来源于自心的执念,认为只有XXXX才是对的,必须XXXX才能如何如何。事实是, 很多写成文字挂在墙上的,并非有用的,也非正确的。一个固执的学习者,也一定会成为一个固陋的人。
忠信
忠信者,诚也。前文已论述过诚的意义。正心诚意是儒家修身功夫的起点,礼如果没有了诚,便成了似是而非的东西,而孔子最痛恨似是而非者。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勿友不如已者
这句话不能理解成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因为如果比你优秀的人也勿友不如已者,则无人可友。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讲的是人必有可学可师可友之处,友以辅仁,能够对学问人品有所助益的便是朋友。
过则勿惮改
《论语》里记述了几件孔子过则改之的事例:
述而: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这件事的深层问题后面再细说,孔子对礼的态度,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并非拘泥于旧制,但又不便公开反对旧制。
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从皆仰之。”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阳货: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只有改过才能自新,对个人和对组织均是如此,掩饰只是用另一个错误去解决前一个错误,结果便是错误的累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