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核心: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1、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针们拼什么?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对知识进行管理,而管理知识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2、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3、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不是我们不够努力、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的努力有一个重大的误区。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老鼠赛道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
快车道
如果我们在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4、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和结构能力都应该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投入80%的时间学习执行能力,投入20%的时间不完全地学习专业能力,而几乎没有投入时间提升结构能力。然而,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在今天这个人才高度流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你必须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对它的认识足够深刻,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话语权。不明白这一点,盲目追求多元学习,兼职变现,表面上看是在提升能力,其实都是肤浅地拿时间直接变现而已。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1、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陷阱=摘记更多的知识
>>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大脑通过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特性,除了能够帮助我们记忆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便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
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这个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
>>>>将新知识和那些在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进行联系
2、学习临界知识
(1)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
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
>仅仅有积极的态度还不够,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具体执行中的心态。
(1)快速学习的前提是要能够做到:结硬寨,打呆仗
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底层堵住了,新方法和新技巧学得再多,也就是表面上的花拳绣腿。
(2)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都是非常值得的。
3、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1)反思
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1、反思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
未经理性的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的结论,我称之为’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做出的假设。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放慢思考的速度来审视”自己做出决策的过程合理吗?“”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他方法吗?“”考虑的因素全面吗?”等问题,我们就更可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就是反思。
2、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反思的时候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联想与联结
3、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什么是高水平的反思能力?能够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改进服务客户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能力通过反思让自己处于持续的改进状态。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3、培养记录反思日记的习惯;
流水帐阶段
假设与初步反思
通过分类让自己思考生活
自定义最适合自己的日记方式
持续反思带来的隐形竞争力
(2)以教为学
1、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2、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3、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3)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所谓的心理表征,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但是很少有人能自觉地意识到还可能支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元认知与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个是思考的工具。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元认知能力?有三个部分: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持续、刻意地进行大量专注训练;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掌握的核心知识彻底吃透,就能够和其他相关知识组成一个新的知识能力单元,整体使用。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对核心概念都吃透并组合能力单元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认知框架将它们联系和整合起来。
4、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1)记录
如实地记录过程
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2)定期回顾
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3)付费购买
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之“买书”
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之“习时间”
第三章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1、为何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
对学习临界知识能够实现“少即是多”效果的判断,建立在两个重要假设的基础之上
(1)很多时候,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2)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
2、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建一个假设,并验证
3、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一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边学习临界知识,就能事半功倍。
4、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复:(1)第一、在不同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2)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
(3)刻意练习掌握临界知识
因为刻意练习必须关注两点:1、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2、大量地持续练习。
(4)临界知识与预见性认知
如果你能够了解一些事情的基本发展规律,比如人人都会死,你就能做出一些关于未来的判断。
学习知识的终极目标: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
对问题的预见性认知=影响问题发展的结构(基础规律)+获得具体的数量与质量
5、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1)每个人都有能力圈
什么是能力圈?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的,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
(2)要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查理芒格说过:不能界定边界的能力,称不上真正的能力
(3)做狙击手,而非敢死队
第四章
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框架来安排自己的临界知识,不过,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临界知识是通过的。
1、复利效应
2、概率论
3、黄金思维圈
4、进化论
5、系统思考
6、二八法则
7、安全空间
8、临界知识的综合应用
什么是临界知识?
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上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怎么增加团队的认同感?
人的认同感来自全力以赴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其中付出努力的程序以及共同参与的仪式感都很重要。
李叫兽:有些人写文案是为了感动自己,而优秀的文案是感动用户。
斜杠青年应该更加深入探索,而不是简单追求多元的结果。
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
埃隆马期克:用最基础的原理来改变一个行业。
李叫兽:专注、不断提升认知深度
想要做到极致,不是说只学某个专业的知识就够了,也不是简单地这也学学,那也学学,而是要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以核心能力。
各种表面上看起来“无用”的不想干的知识,最后在底层都会联系起来。
关于学习方法
更高效的学习,来自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假设。
维茨金在他的《学习之道》中提出,人们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整体理论,一种是渐进理论。整体理论将学习成败归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
渐近理论更倾向于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
《第五项修炼》曾引用行为科学的奠基人阿吉里斯的观点:
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
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 ,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不这么想了,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基本归因偏差”;
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
我读书的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某种程度上,知道、明白一个道理,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两码事。
学习临界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深度思考。
我的所有的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
思考肤浅,也是在某个错误假设指导下行动的结果。而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学习临界知识其实也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
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我们对同一件事情行出假设的质量不同,意味着我们的认知深度差别很大。而要想让我们假设的质量得到提升,最核心的步骤,就是反思。
我们成长的过程,便是让我们的假设更加接近事实的过程。
大多数人看到问题就是问题,心态积极的人看到问题全是机遇;
反思帮助我们发现错误,矫正行为;
反思产生新知识,要多问问自己:1、我过去还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2、我还听说过有其他人犯过类似的错误或者有做更好的吗?3、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这件事情中吗?
对于自己的生活,我们深深是有经验,没反思。如果我们只有经验,没有反思,我们的经验可能让自己在错误的假设下越走越远
教育的根本定义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
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
有一个概念叫“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我们的想法,使之符合我们的认知,从而减少“失调”所带来的不舒服。
稻盛和夫会说: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用基本、简单的原则思考,比如正直、不撒谎、不贪婪、不给人添乱。遵循这些简单原则做决定,虽然看起来会让当时的自己更加窘困,但是这些答案的影响却是在与时间做朋友。
你的优势就是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
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解释问题的三个层次:1、现象层面;2、技术的规律层面;3、底层规律场面;
查理芒格说:“不能界定边界的能力,称不上真正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