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处理课标、教材、教学三者之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处理课标、教材、教学三者之

作者: 淡如菊行如水 | 来源:发表于2022-03-29 11:23 被阅读0次

    省级专家周家亮:

    课程标准,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课程实施中处于最上位,是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这一依据可以说是根本性的,是课程实施的总指令。

    我省做过思想品德教材,参与者都深切地体会到,教材的编写,首要的要依据课程标准,凸显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理念,实施并落实好“课程内容”目标,反映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建议等,然后才是创新教材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形成个性特点的问题。教材编写如是,教学何不其然?

    现在,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所认识。我们已经意识到学习、研究、把握课程标准,是做教师最需要做好的基本功,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了然于胸。因为,标准是相对固定和稳定的,但达到标准的路径和呈现的教学内容则可以是多样的,有创造性的。事实上,再好的教材对于实施思想品德课程都是有若干不足的。

    教师的教学有一个树立新的教材观的问题。实际上,一位优秀的、一流的教师,他会在学习掌握好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参考若干版本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实际,创造出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教材,甚至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也能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材,用于教学,使教学更富有成效;一位比较好的教师,他会依据课程标准,整合几套教材去实施教学,整合几套教材同样离不开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把握,不然的话,就会失去整合的基本线索和标准。而一般的教师、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会把课程标准置之脑后仅局限于去教一个版本的教材。哪种教学实施效果好,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我们要做哪一类教师?

    教材仍有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随着课程实施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将来的教学研究活动,在一个区域会面临多种教材版本的局面。活动的开展,会借助不同版本的教材,但主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我们研究课,举行优质课的观摩、评选等,公布的教学内容很可能就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某一“课程内容”,并要求以这一“课程内容”为主,同时渗透其他“课程内容”,要求一课时的时间完成教学。这就看教师整合教材和其他教育资源的能力了。

    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对课程内容的规定和要求上,还表现在对教学路子、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等规范和引领上。例如,我们理解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几个特性,就会明了应该上成什么样的思想品德课;我们理解了课程理念,就会作用于教学资源的运用、转变教学观、践行新方式;我们真正理解了其教学建议的倡导,可以说就直接知道教学怎么办。

    省级专家林家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教材编写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指南,就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样,它是教材编写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根本大纲,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要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与课程标准相违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是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思想品德教材是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是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的,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编写要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为基础,创造性地编写教材。编写教材应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导向。

    思想品德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组织教学活动的蓝本,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工具。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认真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特点,努力实现书本知识、现实生活与学生发展的内在结合。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学中,应注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力争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教师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教学从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课堂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鼓励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传统教学的教教材为用教材观念。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教材”是教书,“用教材教”是教人,要借助教材实施 “人格本位”教学。

    从日常教研指导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把握理解好课标内容对教学备课的重要性,对理解教材内容的重要性,没有对课标的正确理解,就不可能预设好一堂好课。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好的思想品德课一定不能偏离课标的要求。

    教材依据课标来编写,可以有不同的版本,编排体系也不尽相同。学习领会新课标内容从教学体系的高度来把握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意义重大。搞好教材解读,不仅对于切实把握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德育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确定教学目标、贯彻教学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很重要。

    课改十年来,我们需要从教学观转变到树立课程观和教学观上来,眼中有课程,把握好课标、教材、教学三者之间,牢记课标的根本要求。要灵活使用教材,就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的内涵,把握教材与课程的关系。要灵活使用教材,就要学习领会新课标内容,从教学体系的高度来把握教材。要灵活使用教材,就要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适当调整、拓展补充教材内容。

    教材要符合课标的要求,若教材不能实现课标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往往教材编写的内容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教学中也需要灵活调整补充。有的教材中个别内容叙述过于简单,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把握还得适当拓展、补充课程资源。教材不是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适应,对学生的要求应是弹性的,因人而异。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工具,是教学的主要参考。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利用上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敢于质疑教材,弥补教材的不足,以开放的心态完善、发展教学内容。

    省级专家张巍:

    教无定法亦有法贵在得法因人异。给自己定位的教学方法首先要适合自己的优势,能使自己的特长充分的发挥出来。另外还要适合学生的需要,因师定法,因生用法。教学中没有永恒的方法,只有永恒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实施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考试不等于应试教育,考试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对教育的目标承担具体的责任,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导向。

    教师在选材上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恰当”,还要抓住课题的“关键”,能否吸引起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能否触动学生的“心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在选材时还要注意“少而精”,避免“多且杂”。与您共同探讨。

    课标应该是制定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而不是教学形式。有句话说得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想,如何运用好手中的教材,一定要选取适合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材中的材料,是教师在备课及课堂教学中的参考或教学资料,没有什么必须要都用的限定。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选取使用。我们在教学中,不是要按照课标对教材中的材料进行多大比例的删减,而是要在依据课标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取舍。

    德育回归生活,实际上是课程价值趋向的转向,即由培养研究道德的理论态度转向践行道德的实践态度。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不是为道德而道德,培养道德的目的是为了过上一种道德的生活。道德原本就来源于生活并体现在生活世界中,它如果离开生活就会丧失其生命的能力。所以德育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生活交织、渗透在一起,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规范。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想这对老师的提前备课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把握课堂的预设?如何解决生成的问题?我想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最关键,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同时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对话机制也很重要,还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多预设一下课堂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等。总之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张驰有度,多形式、多花样。

    要充分相信学生,真正“以生为本”,恰当地实施赏识性评价,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不管是重点知识的掌握,还是难点知识的击破,我想都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自主探究。

    我们的课堂是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但是离开教材,随心所欲,那是违背新课标要求的,我们常说,学习教材是为了离开教材,而离开教材之后是什么呢?我们应该牢记,在教学中既不能“教教材”,也不能“去教材化”,离开教材的课堂教学,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教学中,我们既不能把教材当成是唯一的教学材料,简单地教教材,还要知道它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同时还要对教材进行大胆地选择、取舍,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劳动。

    省级专家闫莹:

    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教学的总纲,它给我们指出了总的方向;教材是我们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些方针的桥梁;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是把这些方针通过教材这个桥梁,传递给学生。如果把课程标准比做旗帜的话,教材就是旗杆,我们教师就是扛旗的人,教学行为就是把旗帜交给学生、化为学生自身的东西的方式、手段。

    全国只有一个课程标准,可以有不同版本的地域教材,但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思品教材是思品教学的主要素材,它的灵魂是课程标准。教师备课应当认真研究课标与教材,借鉴教参的合理成分,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编制教学方案。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有选择性、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并联系生活实际和现实生活领域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结合相关教学素材进行教学活动,展现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

    课程标准为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创造了一定空间,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可以将教学内容放大,也可以将教学内容缩小,将有利于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教学必须依据课标,把握教材与课程的关系,通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适当调整、拓展补充;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灵活使用教材;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实用性。在进行教学中,要做到读懂课标的要求,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读懂学情,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个问题。教师在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地资源,合理选取学习材料,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课程标准精神,本校学生的实际,采取合理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明确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有效把握备课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我们站在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课程内容多和课时少的矛盾,有利于我们坚持落实新课程的“用教材教”的核心理念。

    岱岳区粥店中学孙庆芬:

    在教学中,如果把只讲授教材内容提要,或以掌握教材的好坏来评价学生,势必封闭了自己的教学范围,压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们不仅要掌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还要把教材当作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用教材教,学生用教材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教材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泰安市迎春学校张大力: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需了解课标对学生的要求,针对课标要求再把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教材的内容结合起来,也就是我们在备课中通常所说的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材这“三备”,在解决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再通过课堂这一平台把三者之间的关系给展现出来。

    龙口市下丁家镇下丁家中学焦雪:

    我们要根据教材结构特点,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教学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课程的核心概念和教育主题,有针对性地大胆选择、取舍与拓展、延伸、丰富教材的内容,将本地区、本学校、本教学班学生的生活素材变成活生生的能动的课程资源,这也是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肥城市仪阳镇初级中学李永民:

    处理课标、教材、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以教学为载体扎实做好三方面的结合文章。因此,首先,我们在设计教学案时应该认真研读课标的导向性,仔细分析课标到底对本课时内容有何要求;其次,要加深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仔细研究教材对本课时的知识安排怎样,善于构建知识网络,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落实“三为主”原则,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在教学设计上应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根本落脚点,以主题模块推进课堂教学,靠活动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邹城市石墙中学孔德超:

    课程标准是编订教材的依据,对教材和教学起着导向和统领作用,指导着具体的教学实践,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凭借和手段;教学是依据课程标准,借助教材进行传授知识、培养品德的动态的实践过程。但教学过程不是墨守成规,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d162cf01014tre.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处理课标、教材、教学三者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uvjrtx.html